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陽 軍 裝修之所以讓人們談之色變,除了購買建材家具的繁瑣外,更頭疼的就是裝修過程的施工質量和糾紛:費用增加、拖延工期、質量堪憂、百般推諉……而時下炙手可熱的互聯網裝修熱潮,號稱解決的就是這些痛點,將裝修工人產業化、工人管理人性化、施工過程實況化。在互聯網家裝時代,決定裝修質量的裝修工人能否在制度約束和福利鼓勵下變得更規范和靠譜呢? 裝修工斷層緊缺 日薪達400元 當下家裝市場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裝修工人已經開始出現嚴重斷層。廣州市建筑裝飾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倪安葵告訴記者,當下廣州裝修市場的裝修工人以40~55歲的中年男性為主,80、90后的二、三十歲青壯年勞動力則十分鮮見;而在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60、70后的年輕男性才是裝修工人的主體。正是因為裝修工人的大量流失和裝修工人的年齡斷層,推動裝修人工費不斷上漲,而人工費上漲又導致基礎裝修費用呈現梯級增加的走勢。現在裝修的泥工、漆工、電工等四大裝修工種的日工資普遍去到350~450元。 記者了解到,10~12月是廣州傳統的裝修旺季,砸工、泥工、漆工、木工,一工難求,很多瓷磚、木地板品牌、家裝公司都爭搶專業工人。一些會貼馬賽克的泥工更是對業主開價稱,出去跑一趟沒有七、八百元都不想“起身”。星藝裝飾泥工陽師傅告訴記者:“從入行到現在,鋪磚、刷墻的工人工資年年上漲。2008年的時候我們每個月才能拿到三、四千塊錢,現在每天都有好幾個活排隊等我去干,一個月掙一、兩萬不在話下。 互聯網家裝 關鍵仍是工人 時下最火熱的互聯網家裝模式,土巴兔、愛空間、靚家居、房天下……逐漸成為80、90后家裝主流消費群體的選擇對象。 在裝修套餐模式下,名目眾多的瓷磚木地板鋪貼、墻壁涂刷、水電布局、吊頂等人工費都并入套餐之內。盡管增加了“20天完工、xxx元/平方米全包套餐、零增項、微信監工”等多個概念,但裝修工人仍是銜接和實現諸多口號最重要的一環。 傳統裝修行業中,有些裝修工人利用業主對于裝修知識的匱乏,胡亂報價,巧立名目,讓消費者的裝修開支大幅增加。且很多家裝公司的工人都存在掛靠、接私活的現象。而現在愛空間、靚家居等多個互聯網家裝公司提出產業工人的概念,將家裝工人產業化、人性化管理。業內人士認為,這種套餐模式將裝修工人團隊化、高效管理化。而且這種項目經理責任制、系統派單模式,將裝修工人的主觀隨意性弱化,提升裝修施工的質量和服務。 裝修工變“產業工人”就能保障裝修質量? “產業工人”的概念吸引了資本和消費者的眼光。但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目前的裝修市場,無論是傳統裝修公司還是互聯網家裝公司,聘用的裝修工人始終還是那批熟練工人,只是每一家互聯網裝修公司對工人或工隊使用和管理的模式不同。 那么,產業工人能否解決施工質量的本質問題?據業內人士透露,在家裝行業,淡旺季、工時調配等瓶頸的存在,會讓家裝企業因此產生大量成本,最終疊加到消費者身上。目前,真正在做將裝修工人向產業工人轉變的裝修公司非常少,目前并沒有一家互聯網家裝公司做到100%自有工人,絕不分包。 實創裝飾集團副總裁丁鵬浩認為,產業工人不利于擴張,不利于在全國的推廣。“工廠化裝配式的施工是我們產業化的道路。”土巴兔裝修網CEO王國彬則表示,無論是分包給施工隊還是使用產業工人,都可以并存。“怎樣更大化地實現客戶價值,就怎樣去走。” 裝修平臺“去中介化”是關鍵 在傳統裝修的分包制中,裝修公司“層層分包”的現象很常見:公司包給大工長,大工長包給小工長。這種制度導致了真正到小工長和工人手里的施工費并不多,為了多掙錢,于是各種增項出現。因此,在互聯網家裝時代,去中介化、人性化管理才能使得家裝工人更誠信、更負責任地為業主服務。目前一些裝修信息平臺從施工資源入手,比如新浪搶工長和惠裝網,都將工長或工隊聚合在平臺上,直接面對消費者。 愛空間CEO陳煒表示,愛空間目前在北京布局60個項目經理,每個項目經理手下20個產業工人,成熟的ERP管理系統能就近讓項目經理像打車軟件一樣派單,安排工人接單服務,提高效率,縮短工期,這種模式將在每個進駐城市復制。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