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樓里的老舊電梯,逐漸進入了服役末期,是換,是修,還是將就著用?
10月1日起,未完成整改的電梯,監(jiān)管部門將掛牌督辦

電梯維保人員為電梯重新安裝應急救援標識
中國江蘇網6月23日訊
最近,與開發(fā)商的20年之約就快到了,荷花池公寓幾部經常出故障的老電梯,讓業(yè)主們與開發(fā)商陷入了最后的膠著。實際上,這并非是荷花池公寓獨有的現象,電梯老化、頻繁維修或者更換電梯產生的巨額費用在不少小區(qū)面臨無人分擔的窘境。
記者近日獲悉,本月起至年底,我市質監(jiān)部門將對全市在用電梯開展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重點整治“無物管、無維保、無維修資金”電梯以及老舊電梯更新改造等“老大難”的“問題電梯”。
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電梯總量達3.98萬臺,其中乘客電梯達2.62萬臺,并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遞增。我市使用年限5年到10年的電梯有9511臺,10年到15年的老舊電梯有1545臺,使用年限達15年以上的“高齡電梯”有321臺。
而與此對應的是,今年1月至4月,使用電梯10年至15年發(fā)生困人故障的事件44起,15年以上的13起,“‘年齡’越大,出故障的可能性就越大。”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督管理處副主任鄧云說。
與乘客安全掛鉤的電梯還面臨著經費收不全、電梯救援安全標示讓位廣告位等問題。
現狀:電梯驚魂頻發(fā),老人寧愿爬樓梯上9樓
上世紀90年代初至2000年,我市第一批有電梯的高層住宅小區(qū)開始交付使用,至今這些電梯均面臨電氣機械以及安全附件老化等問題。而最“資深”的在用客運電梯,位于和平北路旁的斜橋巷9號、10號樓,于1990年交付,至今已經運行25年。
昨天中午1點,常州晚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兩幢樓為連體樓,共15層,每層樓住著6戶居民,內設兩臺電梯,其中一臺因大部件老化,難以維修,已經被鎖住,不再運行。常州晚報記者按下按鈕,只見電梯門緩緩打開,同時伴隨很大響聲。在電梯上升時,有明顯搖晃并伴隨“嗡嗡聲”。
“電梯經常出故障,有時候運行到一半突然就停在兩層樓之間;有時候會一下子沖到頂樓,跟坐飛機一樣。”在這幢樓住了20多年的居民張彩娣,已經經歷了多次“電梯驚魂”,她說,有一次親戚來家里做客,沒想到走的時候11個人全部都關在電梯里,小孩嚇得直哭,從那以后,親戚來了都寧愿從樓梯走上9樓,也不愿意坐電梯。“被關在里面心理壓力太大了。”

某次新小區(qū)由于保養(yǎng)失當,已老舊不堪
居民毛祥平說,住在這幢大樓里的大多數是老年人,電梯就是他們上樓回家的“代步車”,可是現在電梯因長期“服役”頻繁發(fā)生故障導致停運,“回家都是一件頭疼的事體。”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yè)陪護、服侍老人、醫(y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