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從本市家政市場了解到,由本市愛君、大拇指、徐虎等28家知名家政公司投資建立的上海互家聯家庭服務集團正在制定國內首個家政用工付費標準,預計上半年可以在互家聯旗下的公司使用,屆時該集團將通過公布“干什么活、干多少活,給多少錢”的方式,讓家政公司按表收費,雇主明白付費。
鐘點工“窩工”帶有普遍性
家住西藏南路的王女士這兩天發現在她家打工的鐘點工越來越不對勁,原先周一至周五每天2小時能干完的活,現在總要拖至2個半小時甚至3小時干完。
“洗衣的速度慢多了。”王女士表示,近來鐘點工在干活時,總是與同鄉小姐妹通電話,“節前她干活沒那么慢的”。鐘點工效率低,為此王女士工錢也多付了不少。
昨天,記者與滬上10家知名家政公司聯系,了解節后鐘點工用工動向,這些家政公司的老總承認,節后家政市場確實出現“窩工”現象,“原先只是極個別情況,現在卻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而之所以節后該現象會反映突出,這位該老總認為,一方面是因為今年節后鐘點工缺口大,節后回滬鐘點工僅是往年的8成,求大于供,另一方面節后雇主不愿意再多支付薪酬,一過正月十五,保姆薪酬就迅速回落至節前水平。而求大于供勢必要求薪酬增加,但很多雇主去年未加薪,因此不愿意多付鐘點工薪酬,這也使得節前不太注意的“窩工”現象很快蔓延開來。
首個用工付費標準正制定
來邦家政老總李榮認為,干活、付費沒有標準是出現鐘點工“窩工”的主要原因。他舉例說,洗一件衣服搓幾下才算清爽,搓的頻率應該多少沒有標準。再如擦窗,擦窗用的洗潔用品、擦窗速度、擦窗次數等也沒有標準,這既關系到擦窗的質量,也關系到雇主付費的多少。由于干活、收費都沒有標準,導致不少鐘點工趁機“搗糨糊”。
據悉,“互家聯”正在制定的家政用工付費標準,由烹飪、洗衣和熨燙、保潔、護理等4部分內容組成。洗衣分洗內衣、洗外衣,且有顏色之分,同時明確有的衣服需要手搓之后才能放進洗衣機洗。保潔包括客廳、衛生間、臥室等保潔,還有擦玻璃窗等。而護理則分為老人和母嬰護理。
“互家聯”副總劉玉鑫告訴記者,第一步是制定標準,標準制定完成后會在網上公布。與此同時,將對旗下的保姆進行培訓,即要求保姆掌握洗衣的速度、一定的搓洗次數等規范操作程序。隨后通過咨詢投訴熱線來及時處理發生的問題。
上海市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趙建德認為,應該鼓勵更多企業制定家政用工付費標準,在企業標準使用成熟之后,制定行業家政用工付費標準,使上海家政市場能更加有序健康發展。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