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上,“創客”一詞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迅速掀起。為了讓眾多創新創業者有更好的創業機會和平臺,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2014年5月,我市創業就業孵化中心成立并投入使用,時過一年,該中心運轉如何?5月25日,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創客”正在設計產品包裝
創業也可“拎包入住”
李國英沒有想到,創業也可以“拎包入住”。 他2014年成立了巴彥淖爾市微生活傳媒公司,公司主營移動端網站開發業務。2014年李國英和他的團隊入駐市創業就業孵化中心,這里免費提供辦公場地和桌椅電話等設備,而且還免交水電暖、物業、網絡等費用。自此李國英才安定下來踏實做自己的事業了。而在這之前,他租房辦公,租金加上水電暖等費用一年下來得14000多元。現在,市創業就業孵化中心跟他簽了3年協議,為公司節省42000多元,這對于剛創業的李國英來說是筆可觀的資金。去年11月,他利用這筆資金又成立了一家新的電子商務公司。
“像我們這種小微企業,在創業時最大困難就是缺乏資金,市創業就業孵化中心可以說是雪中送炭,為我們解決了燃眉之急。”李國英深有感觸地說。
和李國英的微生活傳媒公司一樣,巴彥淖爾市蔚藍科技有限公司和百佳信科技公司原來都是租房辦公,在入駐市創業就業孵化中心后,兩公司各獲得2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及桌椅等辦公設備。
市創業就業孵化中心主任王強說:“針對大學生創業平臺少、風險大、成本高的現狀,我們利用清騰出來的辦公室,成立了市創業就業孵化中心。為了扶持大學生創業,給企業發展助力,中心與入駐小微企業簽訂了為期3年的孵化協議,3年內為企業免費提供辦公場地和桌椅設備,企業免交水電暖、物業、網絡等相關費用。同時,該中心還積極為企業提供創業培訓、創業實訓、創業孵化、創業指導、創業小額貸款等創業就業公共服務,促進企業發展壯大。”
在市創業就業孵化中心采訪,記者感受到了濃濃的“助創”氛圍。正是這些細而入微的“助創”政策點燃了創業者的熱情。自2014年5月投入使用以來,中心已入駐14家電子商務小微企業,主要以信息網絡管理咨詢、軟件設計與開發、網絡工程、企業信息化、網站設計與開發、網頁制作、網上銷售等業務為主。
“草根”創業不再是神話
4臺電腦,4個年輕人,在市創業就業孵化中心,記者來到了“創客”李國英的辦公室,面積雖然不大但卻井井有條。
“2013年涉及微信業務的這塊市場還是‘一片藍海’,很多人對微信還很陌生。但是現在這塊市場已出現激烈競爭,盈利空間所剩無幾。因此,去年11月份我和合伙人又成立了新的電子商務公司,利用互聯網優勢,把我市綠色特色農副產品重新包裝出售。據我們市場調查和分析,這種利用‘互聯網+’的形式銷售農副產品,其發展前景相當可觀。”李國英對自己選擇的這條新的創業行業信心十足。
蔚藍科技有限公司開始也是做網站建設,不過現在已經把主要精力轉向了代理信息服務業務。
“前3年全市網絡公司只有五六家,市場空間特別大,目前中小網站這方面市場空間已趨于飽和,所以我們又把目光投向了信息服務行業。”“蔚藍科技”公司技術總監魏樂分析道。
為何想到做信息服務業?目前運行狀況如何?
“蔚藍科技”運營總監賈少偉為記者作了解答,“因為家政服務發展空間較大,但目前我市家政服務市場不規范,所以我就想在客戶和家政服務公司之間建立一個供需雙方相互信任的橋梁。目前我們已與3家家政公司、兩家搬家公司、兩家電腦維修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
記者從市創業就業孵化中心了解到,目前,入駐的14家企業發展態勢較好,企業營業額穩中有升,2014年14家企業總營業額達4000萬元。在這里,前所未有的創業熱潮撲面而來,“草根”創業成功不再是神話。
帶動就業不可小覷
走進市創業就業孵化中心百佳信科技公司的辦公室,記者看到,3位年輕人正在電腦前聚精會神地做著軟件設計工作。
公司技術員朱帥正在為市經信委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站,他告訴記者,他2011年畢業,學的是軟件工程專業,2013年在“百佳信”剛剛起步時,他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參與到公司的經營中來。“我覺得現在工作挺穩定的,待遇也可以,關鍵是從事的工作和我的專業對口,我能把大學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我覺得我實現了人生的最大價值。”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