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掃過的廚房一塵不染。

蔡大姐向記者展示牛皮巾的除塵效果。
家政工在很多人看來,就是擦擦、洗洗,工作很輕松,實際情況怎么樣呢?記者昨天采訪了家政工蔡姐。“拿的是小錢,工作中還常遇到迷茫的事。”蔡大姐說,最怕損壞物品或者物品遺失自己無法自證清白,一旦發生這樣的事只能認栽。
做家政有“兩怕”
“剛開始很害羞。”蔡大姐說,很多人看不起家政保潔工作,但實際上,初做家政,蔡大姐最強烈的感受就是“兩怕”:
第一怕是怕雇主,剛開始由師傅帶著,進了雇主家的門,干活時,雇主站在一旁死死的盯著,那目光很挑剔,讓人感到害怕。
第二怕是怕損壞物品或者物品遺失之后自己說不清楚。“有一次,我們在作業時摔壞了物品,結果賠了1000多元。”蔡大姐說,那是在兩年前的一個夏天,她和往常一樣,與一位姐妹到某小區的一客戶家打掃衛生,開始比較順利,但在她和姐妹擦拭一個根雕時,不知為何根雕突然傾倒,重重地摔在地板上。
事后,雇主表示根雕嚴重損壞,但姐妹倆清晰記得根雕底部原本就不怎么穩固,但有口難辯,兩人還是賠了1200元。
“這種事情真的一提到就怕。”蔡姐說,家政工每個月就那么點錢,一旦發生這樣的事只能認栽。好在事后公司也挺負責,承擔了大部分的賠償金,這讓姐妹們多少有點心理安慰。
缺乏行業標準
據了解,近幾年來,需要家政服務的客戶越來越多,這是好事,但是蔡大姐和她的同事們也感覺到有些迷茫,甚至是尷尬。
“到了雇主家,姐妹們通常的工作就是打掃衛生,但是有時雇主也會讓我們去做疊被子、洗碗之類的家務,這算不算在家政保潔的范圍內,我們有點迷茫。”蔡大姐說。
除了活路類型外,還有一種“白色紙巾”現象,也讓他們感覺難以接受。
比如在一次保潔中,雇主很挑剔,活路做完之后,拿出白色紙巾擦拭,以對清掃成果進行驗收。結果,擦拭之后紙巾變黑啦,于是雇主責令返工,否則不給錢。沒有辦法,蔡大姐和同事只有吞下委屈,接著干。
“‘白色紙巾’的驗收的方式對于家政工而言,太過于苛刻了,但到底什么樣的標準才算合格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們。”蔡大姐說。
“目前,凱里沒有專業的家政行業服務監管體系。”凱里某家政服務中心經理龍先生說,整個凱里市目前的家政從業人員約為300人,但相應的服務體系根本談不上。這個行業在凱里,還處于原始狀態,家政從業人員在服務過程中與雇主產生矛盾,找不到行業標準或者規范進行處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吃虧的是家政工。
龍先生呼吁,政府及部門應當引導家政企業,盡快成立“家政服務行業協會”。由協會出臺一些服務監管體系,既可以引導行業走健康發展之路,也或多或少維護到家政工和雇主的合法權益。
??? 圖文/實習生胡琴 周莎 本報記者廖尚海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