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潔、林玲、邵金龍在講述創業經歷(從左到右) 。 實習生 王澤寧 記者 宋嶠 攝
本期創業講堂走進南京技師學院,與該院合作舉辦“崗位創業收獲成功”主題活動。本期創業講堂主角是該院三名畢業生,他們分別是毛潔、林玲和邵金龍。本期點評專家是省中小企業局創業指導師齊興強、張利勇。通訊員 岳晗
揚子晚報記者 董婉愉 王衛庭
■故事一
堅信“從基層干起”升至經理
毛潔是南京技師學院電子信息技術2003級學生,2008年畢業時以高級工被學校推薦到兵器工業集團下屬的單位工作。能夠進入大企業是令人羨慕的,但分配崗位時她卻被安排在生產線干操作工,每天“兩班倒”、干11個小時。毛潔一度打算辭職,父母希望她冷靜思考后再選擇。最后她終于接受“新手上路須從基層干起”的思路。
不久,她發現德國進口的生產線存在不合理處,但這是大家都不敢想更不敢碰的。毛潔在師傅和同事們的參與調試下,經歷多次失敗后,終于找到最佳方案,實現了產品在生產線上停留的時間,由每件3分鐘濃縮在一分鐘內,也就是說原先3人一組的任務現在一個人就可完成,為企業提高了效率。
漸漸的,毛潔由一名技校實習生成長為企業技術骨干。一年后,她被調到辦公室,負責單位后勤保障、產品質量統計分析。業余時間她還取得“經濟與行政管理”本科文憑,2011年,她帶領同事成功獲得“南京工人先鋒號”稱號,組織單位創建并獲得南京市模范職工之家,她也被評為公司的先進工作者。去年起,27歲的她專職擔任單位的人力資源經理。
專家點評:
毛潔在實踐中“帶著問題學和干”,經歷最初的壓力和艱苦后明白“做崗位的主人,就是做自己的主人”。心結打開后踏實去干,發現并解決了企業的漏洞,為自己找到成功的機遇。
■故事二
一天要站11小時還“充電”
林玲是技師學院2005級數控高級班學生,2009年畢業時經學院推薦、層層面試合格,來到“博西華電器江蘇有限公司”工作,隨后被分配至小家電生產車間?!安┪魅A電器”是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企業的規模、品牌與人才一樣卓越。林玲初來乍到,每天工作11小時安裝零部件,第一個星期,她的手腫得老高,眼睛也因為長時間盯著流水線而刺痛不已,每天一站就是11個小時。身體的艱苦克服后,她報名參加了電腦和英語培訓。
2010年8月,林玲被調入生產部辦公室任生產助理,把電腦知識迅速融入新崗位。她隨后又獲得人力資源管理的證書,開始參與企業內部的崗位招聘及面向社會的人才招聘。
在本期創業講堂上,她面對諸多學弟學妹說:剛工作時確實會很辛苦,薪水標準也不理想,很多人會想到辭職。但其實大家忽略了,此刻企業也在悄悄考察著你,成功和機會往往就青睞堅持到底的人。
專家點評:
林玲的“站”是外在現象,內在是緣于她“心定”:雖然你不是企業的老板,但你一定是崗位的老板,崗位創業就是以智慧和勤奮與企業合作。大學生創業,5年后企業還健在的比例,只占全體畢業生的1.6%。通過崗位創新實現成功,將會是絕大多數大學生能看見的創業之路。
■故事三
經過培訓的家政員獲得好評
邵金龍是南京技師學院2011屆畢業生,畢業前夕參加了學院與南京市職業培訓中心舉辦的兩期SYB(創辦你的企業)培訓班。他和兩個同學決定在仙林創業,登記注冊了“云中彩房產中介中心”,業務從家政服務提供,到洗車、房產租賃中介等。
開業一段時間沒有客戶上門,更沒有一位家政服務員簽約。邵金龍他們求助附近社區和街道,隨后他們的業務就通過街道網絡發布了。他們還注重挖掘與其他同類企業的合作,通過比較篩選,確定了發布家政供應信息的網絡平臺,很快迎來了第一筆業務。
家政服務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沒有特色很難分得一杯羹。他們聚焦下崗職工和農民工的培訓,并很快把該專項培訓也作為企業的一個拳頭業務,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家政員多半經濟收入低,邵金龍只收取雇主的中介費,免收家政服務員一切費用。有些外地家政服務員不能立即上崗,公司還為她們免費提供住宿培訓。企業成立一年來,80多名家政服務員經過培訓并被公司推薦到市民家庭,雇主好評不斷,企業也開始收獲果實。邵金龍做跟蹤回訪時針對雇主提出的家電維修、管道疏通、車輛清洗等需求,他統統將其納入企業的家政服務體系。好在作為技師學院的畢業生,很多業務他都學過,沒有學過的,自學能力也很強。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