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天是“世界老年癡呆日”,這3個故事你一定要聽 說起老年癡呆,大家并不陌生。生活中,當我們忘事、記錯事兒時,常自嘲“老年癡呆了”,但大家對這種病了解多少呢?如果有家人得了此病,你知道它又會給家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嗎?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癡呆日”,《生命時報》采訪了3位阿爾茨海默病(患病人數最多的一種老年癡呆癥)患者的家屬,希望通過他們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老年癡呆癥,提醒大家早預防、早治療。同時,我們也呼吁政府、社會給予老年癡呆病人更多關注、愛護與尊重。 “這病把我家拖垮了” 講述人:張女士,45歲,目前待業。 7年前的秋天,我丈夫50歲,突發腦血栓,半個身子沒有勁。痊愈后開始上班了,但有天中午,他去后海釣魚,說找不到回單位的路了,不久便無法上班。 經專家會診,我愛人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醫生說,檢查發現,他的大腦已經衰老到70多歲了,但智力連小孩都不如。你讓他喝水,他站起來后不知道干嘛;算不出70減15等于多少;大小便經常無法自控。但他能清楚地告訴你自己在哪里上的小學,在哪個單位上班,就是“記遠不記近”。 2013年,他開始總想著往外跑。國慶節前一天,他竟一個人半夜出門了。我連夜跑遍了他常去的后海、鼓樓,在各個派出所留了電話。一直到第二天下午,派出所來電話說,在北京市大興線最后一站的地鐵上找到了他。我趕過去,看到他滿臉滿身都是泥,好像馬上要哭出來的那一刻,所有的著急、害怕、委屈,一瞬間都沒了。 別看他現在活動和思維能力都不行,他卻特想上班。去年春節,他說,單位打電話讓他回去上班。我解釋無數遍,說都放假了,沒人上班。但他還是不信,大年初二,我不得已帶著他上單位。他看到只有幾個值班人員,才相信了我,回來消停了一陣。 對我來說,除了照顧他和女兒外,最大的問題是經濟壓力。疾病已經差不多把我家拖垮了。去年11月份開始,為了專心照料他,我把工作辭了。家里沒有一點收入來源,我愁得經常睡不好覺。走投無路的時候,只好向父母借錢。我想著,借吧,總有一天會還給他們。可他一點好轉都沒有,實在沒辦法,家里的房子我也賣了。 我的親人不在身邊,他有幾個姐姐卻十多年沒來往。如果我不管他,他孤苦伶仃一個人怎么辦?我有時想,我在北京真待不下去了,女兒今年上大學了,要不就帶他回我陜西老家吧,起碼可以和家人一起照顧他,我說不定還能出去找份工作。 “老癡成兄妹心中的疙瘩” 講述人:高先生,60歲,國企退休職工。 好好的一個家,沒想到竟然因為母親的病,搞得這么不和諧。我母親今年82歲,3年前,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 我們家5個兄弟姐妹,作為大兒子,我主動擔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其他弟妹怕我太累,給母親雇了保姆。但每次下班回來,母親都抱怨:“保姆不給我飯吃……我的錢少了,肯定是保姆偷的。”可我問父親,發現這都是空穴來風。最“鬧騰”的一次,她竟拿著掃帚打罵保姆,一個月內我家換了7個保姆,最后家政公司不敢再派人來了。 一次,妹妹在給母親清洗衣物時,發現上個月洗的衣物還堆在洗衣機里,鞋刷子竟被放在炒菜鍋里。妹妹看到這一幕,生氣又難過,就勸母親凡事不要親力親為。但母親卻認為妹妹嫌棄她,摔門而去,沒走幾步就在樓下哭鬧起來,坐在地上喊鬧:“兒女都不孝啊!不養我了!……”自那以后,其他弟妹們比較少來看母親了。 父親在和母親的一次爭吵中,突發心梗,幸虧搶救及時,并無大礙,但此后,母親的病情卻惡化了。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剛剛吃過飯,就說自己沒吃,一天要給她準備七八頓飯菜。我擔心母親的胃受不了,就有意控制著。母親不理解,抱怨著說:“現在連飯都不給我吃了!我死了算了!” 我愛人有糖尿病,我也有嚴重的心臟病。我倆也是一把年紀了,照顧母親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就向其他弟妹提議能不能“輪流照顧母親”。但這想法一提出,其他弟妹就以各種理由拒絕了。二妹說:“咱媽不是一直都是你們照顧嘛,我們來了她肯定不愿意。”三弟說:“要是差錢,我們家出。”四妹說:“我們家閨女要高考,我得陪讀,沒時間啊!”我一氣之下掀了桌子,這次“家庭會議”不歡而散了……從那以后,弟妹們除了過年,平時基本不來了。母親的“老癡”竟成了我們兄妹心中的“疙瘩”。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