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梅歐醫院開展的一項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顯示,與體重正常者相比,超重個體會更早出現心臟病發作。在梅歐醫院急診室收治的患者中,體重高于理想體重的心臟病發作患者比體重正常的類似患者平均年輕3.6歲。肥胖患者比體重正常的心臟病發作患者平均年輕8.2歲。此外,該項研究也表明擔負著超額的重量可能會使早期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增加。
大肚腩易患心臟病
根據國際的標準,男性腰圍超過102CM、女性超過90CM,已屬于中央肥胖,但由于亞洲人身型較矮小,因此準則應為:男性腰圍超過90CM,女性超過80CM。如果腰圍超標,再加上有血壓、三脂甘油酸高、好膽固醇偏低,或血糖高當中的任何2項,即表示有代謝綜合癥。代謝綜合癥人士患心臟血管病機會較一般高3~4倍,假如不只符合2項危險因素,而是全部4項,患心臟病的機會更可高達7~8倍。康寶萊高級營養師粱寒秋介紹說,中央肥胖往往為疾病之首,大部分人都是先有中央肥胖,之后因沒有理會,隨之患上其他高危病,繼而提升代謝綜合癥發生的機會。臨床數據顯示,中央肥胖人士患糖尿病的機會高3.3倍、患高血壓機會高壓2.9倍。
中央肥胖的男女表現不盡相同,其中雄性”肥胖(腹部肥胖或“蘋果型”肥胖)相比“雌性”肥胖(下半身肥胖或“梨型”肥胖),前者與心血管和代謝性風險的關聯更大。通常,脂肪堆積的部位因人而異,分為“蘋果”和“梨”型身材。如果脂肪容易堆積在腰部(胃部),就是蘋果型,而梨型體型容易在髖部和臀部堆積脂肪。梁寒秋表示,蘋果型身材患心臟病、腦卒中和糖尿病的危險會有更高。因為蘋果型身材的人沿身體的中部負載了過多的體重,即腹部、胸部和周圍的內臟器官和心臟。
控制體重 做心臟健康加法
“要想擁有一顆健康年輕的心臟,要堅持做心臟健康加法。”梁寒秋說,控制體重,減小腰圍,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體重超標的人群要積極進行減肥。為此,梁寒秋給出以下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安排飲食,每天至少吃五種以上蔬菜和水果,少攝入飽和脂肪,低鹽飲食;積極堅持鍛煉身體,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身體活動;戒煙限酒,戒煙后一年,冠心病的發作風險可下降一半,而飲酒則會導致血壓和體重增加;學會自己減壓和放松,因為壓力是心臟病和中風的直接危險因素;定期體檢,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積極治療原發疾病,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要積極進行治療,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health.sohu.com true 搜狐健康 report 2010 在致人死亡的疾病中,心血管疾病長期占據第一位,如今又呈高發態勢。這是由于生活中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合理所造成的。只有合理科學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及早采取心血管病預防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