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米脂縣在未成年人教育成長中,始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基礎工程、希望工程和民心工程來抓,在幫扶特殊群體上下工夫,在提升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上做文章,一雙雙大手牽著孩子們走好成長的每一步,一份份無私的愛,如清泉般流淌不絕,浸潤著心田。
思想教育:塑造孩子美好心靈
2015年7月18日,米脂縣教育局和榆林學院國學社志愿團聯合在米脂縣南關小學,組織開展了為期10天的國學教育活動,其間開設了3個學生班、3個家長班、1個教師班。志愿者們開展了八段錦教學、親子共讀等系列活動,采取將傳統文化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的形式,通過誦讀經典,讓學生感悟中華傳統美德。活動結束后,還舉辦了“感恩行動——把國學帶回家”匯報展演活動。演出節目寓教于樂,立意高遠,內涵豐富,配以學生和家長們的精彩表演,充分展示了“國學教育”培訓的成果。國學經典教育只是米脂縣加強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一個縮影。該縣以“我的中國夢”“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青春共話十八大”“紅領巾心向黨”等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創新舉辦“誦讀弟子規,規范我自己”演講比賽、“春雨潤物細無聲”家風家教故事會、“中華頌,品味書香,傳承文明”青少年國學經典誦讀大賽、“十八歲成人儀式”等形式多樣、富有生命力的主題活動,全力加強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當天,共青團榆林學院委員會和米脂縣南關小學就大學生志愿團隊服務和學生暑期活動相關事項達成協議。榆林學院教授呂波說,成立社會實踐基地并長期開展活動,對于豐富學校德育內容,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培養人文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誦讀經典活動,使學生受到了古詩文經典的熏陶,可以提高他們的道德素養,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南關小學校長艾娟說。

米脂縣教育局組織學生在烈士陵園莊嚴宣誓
同時,該縣還把握特殊節日、重大紀念日等時間節點,開展學雷鋒活動,引導中小學生做好人好事,樹立高尚品德,年均覆蓋人數1萬人以上;在清明節、“五四”青年節等節日,組織學生走進烈士陵園、楊家溝革命紀念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2014年以來,為了跟進全縣建設“道德誠信米脂”戰略,共青團米脂縣委還創新開展了“我為爸爸媽媽戴紅花”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子女提醒父母,小手拉大手,大手牽小手,在全社會形成共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氛圍。
關愛行動:傳遞溫暖友愛正能量
米脂縣委在印斗鎮九年制學校舉行“愛心助成長,聚力中國夢”關愛留守兒童暨微心愿點亮行動
聚愛心力量,傳世間溫情。5月19日,共青團米脂縣委在印斗鎮九年制學校舉行“愛心助成長,聚力中國夢”關愛留守兒童暨微心愿點亮行動。活動期間,團縣委共為留守兒童們發放了139套“六一暖心包”,并實現了10名特困孩子的微心愿,為他們帶來了衣服、學習機等。
張美玲就是其中的一名學生,她的家庭非常貧困,但是她特別懂事,還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幫父母干農活。當天她收到了團縣委送來的學習機、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
記者日前來到這所學校,見到了這個乖巧聽話的孩子,“這次活動對我的幫助很大,激勵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樂觀向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張美玲說。
“在現場,我們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并囑咐他們要好好學習,勉勵他們自強不息,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對社會有用的人。”米脂團縣委書記高春說,今后還將結合留守兒童特點和實際情況,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讓孩子們在關愛下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在涌動愛的泉流中,米脂縣通過開展“聚力中國夢,關愛雛鷹行”“青春微力量,愛心暖童心”“親情貼心”“走訪慰問送關懷、七彩課堂送安全”“愛心助成長,聚力中國夢”、助殘“陽光行動”“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等大量的關愛行動,呼吁社會各界關注留守兒童、殘疾兒童、農民工子女等困境青少年群體。據統計,2014年,米脂團縣委為留守兒童送去128套學習用具、157套“冬季暖心包”;2015年,送去157套“冬季暖心包”、83套書包等學習用具、139套“六一暖心包”,并實現了10名特困孩子的微心愿。
勞動實踐:培養動手能力及探索精神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