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蜀在線訊 “以前有三病兩痛不進醫院,跑到觀音巖去求神拜佛,認為可以解決病痛,當初也是太愚昧。后通過社區科普大課堂的講座和‘健康歡樂送’活動,讓我明白只有依靠科學知識、科學飲食,才有一個純潔的心靈和健康的體魄。”城南街道沙壩社區的小組長胡文彬說。
這是近年來,重慶市社區科普大學黔江分校沙壩教學點在“科教進社區”和“健康歡樂送”探索新時期城區科普工作的新途徑之一。
送知識建科普教學點
“從2014年初,社區居委班子決定面向社區,創辦黔江沙壩社區科普大學教學點,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社區黨支部書記王迎春說。
社區因地制宜,把文化室、圖書室、活動室和辦公場所作為教室,充分利用駐區單位有效的人力、物力資源,引導轄區居民參與科普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隊伍采取組織推薦、個人自薦、社會招聘等形式,招收科普志愿者,選拔優秀人才組建科普大學教授隊伍,滿足科普大學對不同專業教師的需要。
同時,宣傳動員社區群眾免費參加貼近居民生活實際、大家歡迎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推出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系統化教學與隨機性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以文體活動、演講、參觀、競賽和工藝制作、才藝展示等多種形式開展教學活動。
送健康讓每個家庭受益
王迎春說,通過“健康歡樂送”科普品牌活動的開展,使廣大居民科學意識增強,健康理念不斷深化,文明意識不斷提高,精神狀態更加飽滿。
王迎春介紹,在喜慶節日,組織社區單位和社區居民共同開展以“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為宗旨的科普文藝表演、科普宣傳活動。
長期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社區消防宣傳和培訓、科普技能培訓,以及社區反邪教等科普宣傳活動。讓居民不信謠傳謠,不搞迷信活動,崇尚科學(如圖)。
正確引導城鎮居民形成“科學營養、健康生活”的理念。邀請食品、衛生、醫護、營養等方面的專家和科普志愿者,在沙壩社區服務站設立咨詢臺,提高居民對營養和飲食的知曉率,轉變不合理的飲食觀念,改變不利于健康的膳食行為,確保人體所需營養,有效的預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的發生,引導廣大居民“吃出營養、吃出健康”,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邀醫院專家為社區居民義診。
組織開展健康競技表演賽,組織社區的幼兒、少年、青年、中老年代表隊進行健身競技表演,通過表演來展示居民的藝術人生和對健康生活的向往。
講科學科普惠民成品牌
“我是跟著在城里打工的爸爸媽媽進城的,由于爸爸媽媽都很忙,放學后都是我一人在家。后來,我進了社區四點半課堂,不但每天的家庭作業有人輔導,還在這里認識了很多小朋友。”在民族小學上五年級的王想想,提到社區科普大學黔江分校沙壩教學點的四點半課堂特別地開心。
據區科協主席劉德瑜介紹,針對轄區的各社區科普大學教學點,市、區兩級科協定期檢查教師授課情況,收集學員反饋信息,對教學工作進行跟蹤問效,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完善機制,確立管理規范,使社區科普大學基本實現了有章可循,做到了組織有機構、管理有專人、辦公有場所、辦學有章法,使社區科普大學初步導入了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一年來,社區科普大學教學點共開3個班,培訓并結業人員150多人。由轄區內14個單位和6個居民小組分別承辦的“健康歡樂送”,廣大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的大型健康科普活動,主要通過健康表演、科普講座、咨詢服務和健身競技等形式,讓社區居民獲得科普知識,提升居民科學素質和健康水平。這些活動使社區黨員干部、居民和學生都得到了實惠,此項活動每半月舉行一次。三年來,已開辦科普表演、科普講座、咨詢服務和健康競技等活動70余次,參與干部、居民和學生達2.5萬余人次。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