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對大學生婚前性行為的暗示和縱容嗎?”浙江省衛(wèi)生計生委日前宣布,未來1年內,將在浙江128所高校中全部安裝計生藥具自助發(fā)放機,為高校學生免費提供避孕藥具。
對此,浙江海洋學院一名女大學生憤怒質疑。該生認為,這會帶壞學校風氣,她和她的父母難以接受。
除了少數(shù)大學生反對,一些高校領導也明確表示反對。還有少數(shù)網(wǎng)友譏諷道: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怎成了亞當夏娃吃禁果的地方了。這是培養(yǎng)人才還是培養(yǎng)淫才?
看這陣勢,偌大的校園,竟然放不下一只安全套。
避孕藥具進校園,就是暗示和縱容婚前性行為,多么夸張的推理?多么霸道的結論?提醒你駕車戴上安全帶,不是縱容你超速;進建筑工地須戴安全帽,是提醒你注意安全。為高校學生免費提供避孕藥具,自然不是鼓勵性行為,而是要你增強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
先來看一組數(shù)據(jù):浙江省疾控中心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4年1至10月,浙江共報告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3327例,其中青年學生有104位,這一群體85.7%的增長速度遠高于總人群21.2%的增幅。
如果發(fā)生關系前使用安全套,或許就不會傳染或感染上艾滋病。沒有保護措施的性行為,會傳播艾滋病、性病等疾病,這是常識。所舉的這種例子,或許極端,或許離大多數(shù)學生很遠,但屬基本事實。
再來看一組數(shù)據(jù):據(jù)統(tǒng)計,意外懷孕人群中,25歲以下的占1/4。性行為最活躍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生殖健康保護的短板,這一性教訓,恰可說明性教育的失敗。
正如專業(yè)人士所稱,大學生性觀念、生殖健康需求和婚姻價值取向都發(fā)生了較大變化,但生殖健康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仍匱乏?;诖耍瑹o論在課堂上宣講計生健康知識,還是在校園內發(fā)放避孕藥具,都應該做早一些,而不是越拖越后;應該大張旗鼓一些,而不是羞羞答答;應該更有力度一些,而不是淺嘗輒止。
有個奇怪的悖論,人流廣告遍布大街小巷,出沒于廣播電視報紙,不見有人管,也不見多少人憂心忡忡,而避孕藥具進校園,竟讓一些學生和家長大驚失色,視為洪水猛獸。
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們的性教育時間普遍延宕。小學里,根本不涉及;中學時,一筆帶過。大學時,大學生無師自通。問題是,真的“通”了嗎?女大學生中那么多意外懷孕,那么多流產,不就是反證嗎?南京醫(yī)科大學著名專家韓群穎曾說過,“醫(yī)院人流室暑假最閑,開學最忙”,她聽到這最心痛。
韓群穎認為,“到大學才來開性教育課太晚了,我認為應該從學前開始,中小學要完成?!辈煌哪挲g階段,應該進行不同方式的性教育?!氨热绾⒆訌?歲左右開始對性產生好奇,我們就要教孩子們衣服保護的部位是不能讓陌生人觸摸的……”遺憾的是,做家長的往往忽略了這一點。由是觀之,避孕藥具進校園,是一次遲來的性啟蒙,也是一次補救的性教育。斷不可畏之如虎,將其污名化。
“要愛,不要傷害?!泵磕甑?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這是一個國際性的紀念日,2009年我國首次加入世界避孕日的宣傳活動。
設立世界避孕日,旨在提高年輕人的避孕意識,促進年輕人對自己的性行為與生殖健康做出負責任的選擇。去年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提供避孕信息和服務發(fā)布指導文件,旨在為更多女性提供避免意外懷孕所需的信息和服務。在這種情境中,避孕藥具進校園,不是名正言順嗎?
幾年前,教育部發(fā)出通知要求高校開設性心理教育必修課;去年的世界避孕日,由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婦幼司、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等單位聯(lián)合舉辦的“關注青少年生殖健康,追求幸福美好生活”主題宣傳會,專門選擇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用意不言自明。
前不久,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建立疫情通報制度進一步加強學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向性也不言自明。這說明職能部門正在致力于提高大學生的性健康常識,不怕慢就怕站,曾經(jīng)落了后,如今當采取有效措施補上這一課。
不妨看一些明星的做法。
中國第一位艾滋病宣傳大使濮存昕,2008年在深圳艾滋病宣傳活動上透露,他有一個25歲的女兒正在美國讀書,現(xiàn)在也交了男朋友,在女兒離家時,他將一盒安全套放進了女兒的行李箱,他認為作為一位父親,有責任讓女兒了解這些性知識。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yè)陪護、服侍老人、醫(y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