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類傳統行業“互聯網+”的背景下,有一個行業正在趨熱:IM云服務。簡單說,IM云服務就是將即時通訊技術封裝成SDK供App開發者下載使用,并向開發者提供平臺環境、技術支持以及后期運維等服務,使開發者的App能夠快速獲得即時通訊的能力,實現單聊、群聊等功能,滿足社交、客服等場景需求。
比如微博,繼加入了聊天、語音功能之后,最近傳出還將集成“有信”入口,實現“免費電話”;支付寶9.0版越來越像微信;網易云音樂以“動態、附近、好友”等強化社交屬性……其他O2O中的線上通訊、在線醫療中的醫患交流、電商中的客服和售前咨詢、在線教育中的師生教學場景等等,包括在傳統企業中打造移動端辦公APP,均屬于IM云的服務行列。
概括來說,我們使用的互聯網產品中的所有社交屬性功能,均是由IM云服務提供基礎功能模塊。
和大多數互聯網領域一樣,IM云服務市場也面臨著新興企業與傳統巨頭的博弈境地。隨著云服務愈加被重視,像融云、環信這樣的創業型企業需要更快的步伐,以免當網易云信、阿里悟空、騰訊云通信等巨頭大軍壓境時被吞食,或者在格局既定前,為自身謀求一個不錯的談判籌碼。
IM云服務為什么能火起來?
正如當淘金熱興起之后,淘金者不一定能淘到金子,但是賣給淘金者牛仔褲的人卻發了財。這就是近兩年IM云服務火起來的原因:傳統行業正被熱炒的“互聯網+”刺激得嗷嗷待哺,基于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如火如荼,在我們看到的互聯網產品中,“社交”無疑成為了不可或缺的產品功能之一。
如果我們再仔細分析一下市場上的即時通訊軟件和社區應用,就會發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去中心化和場景化正成為趨勢。在微信、QQ如此強勢的情況下,YY、陌陌、阿里旺旺、無秘等基于不同場景的社交軟件依然會累計巨大的用戶量。而隨著各種應用的移動化,這樣的場景更是遍布到各個領域,愈加清晰的場景化直接催生了溝通等社交行為的需求,這也給了IM云得以發揮的舞臺。
如果說,微信的“連接一切”是以即時通訊為載體,所謂“IM+”;那么現在各類互聯網應用努力在做的則是“+IM”。經過PC端的IM1.0時代,移動端的IM2.0時代,當下進入了以“IM云”為基礎的IM3.0時代,這個時代IM不再局限于“即時通信”,它宏觀上囊括了所有信息流動的行為,這便是IM云服務對于這個時代最被迫切需求的關鍵原因
IM云能帶來哪些價值?
在IM3.0時代,用戶不僅可以通過短信、微信、QQ等發送消息,他們還將可以通過新聞、餐飲、醫療、社區、教育、O2O、電商、旅游等互聯網應用來發送消息。一切應用社交化的趨勢、溝通場景的無限豐富,正反過來沖擊培養起大眾即時通訊習慣的微信。
同時,IM云除了為用戶與服務提供者、用戶與商家、以及用戶與用戶之間搭建作為剛需的溝通功能、完成業務有效對接外,還可以滿足特定行業的特殊需求,比如在線教育中的高清音視頻、教學白板,物流行業中常用的“專線電話”,以及語音識別、安卓保活、短信驗證碼/模板短信,乃至鑒黃服務等。僅以社交化因素帶來的潛在價值而論,就包括:
1、相對于通過微信等平臺連接用戶,大多數企業更希望用戶端能掌握在自己手上,即打造特定社交圈,而不是把用戶推給微信群、微信公眾號。作為開放平臺的IM云服務更能貼合企業的需求進行打造,它只作橋梁,并不觸碰企業的利益。比如自主打造社交圈的社交電商蘑菇街、由網易云信支撐的教師和家長溝通平臺“家長無憂”、借助環信實現移動化社交的App“媽媽圈”等,其間的交流更有針對性,微信無法替代。
2、通過IM云與不同的場景相結合,借助交流、評論等互動功能提升用戶活躍度和粘性,增強用戶間關系,使得用戶在App內沉淀。就像人人網、豆瓣因為有了圈子而讓用戶產生了某種歸宿感一樣,網易云音樂、秘密、節操精選等借助IM云形成獨立生態系統,提高了日均活躍度。
3、協助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以及打造企業內部工作溝通平臺。以順豐速運為例,將近30萬的員工有著龐大的內部通訊需求,但是電話、短信效率低下,且主要針對外部客戶;而QQ、微信等普通社交軟件公私難分、干擾信息太多,還容易被竊取商業數據。他們目前采取的策略就是由第三方IM云供應商打造專屬于順豐的高效移動辦公APP。目前,這個系統已經在用,且有針對性地滿足了物流方面的個性化需求。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