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新京報記者在北京多所學校進行的隨機調查顯示,90%的大學生普遍知道艾滋病的基本知識,但并不知道如何正確防護和預防艾滋病。有高校開展防艾講座,僅有七八名同學參加,校園防艾面臨尷尬。還有高校社團曾在學校嘗試大規模發放安全套,卻被學校提醒要“收斂”。
相關社團的活動,的確因友情提示收斂了,他們不敢再舉行類似的活動。但是,“收斂”之后的后果誰來承擔?據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吳尊友透露,近5年來,我國大中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數量年增長35%。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報告現存活15-24歲的青年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9152例。
一邊是校園防艾被冷落,一邊是觸目驚心的數字,這兩者形成巨大反差。如果校園防艾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感染艾滋病的青年學生必定會減少。
讓人不理解的是,防艾為什么不能堂而皇之地走進課堂?僅僅借助課余那些遮遮掩掩的講座、被要求各種“收斂”的活動,能達到什么效果?那些不斷增長的數字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效仿國外學校的相關做法。我本人在英國小學呆過,全程旁聽過他們的性教育課。小學六年級(相當于國內小學四年級的年齡)學生,就要上專門的性教育課。授課者不是孩子們平日里的教師,而是專業人士。在全班授課完畢后,還要單獨給女孩子上課。性和性健康這個話題,對孩子們不必遮遮掩掩。
我女兒在國際學校讀書,課程完全與加拿大高中同步。他們高一時有門課程叫做Planning,其中包括專門的性教育課程。學生要學習相關的性知識,通過一次筆試。另外,還要專門拿課時學習如何正確使用避孕套,每個學生在特定的模具上一一向老師演示正確使用避孕套的方法。因為每個學生平時的每一次作業、測試、課堂實踐的成績都會及時錄入成績平臺(沒法過段時間補錄),所以,沒有一個學生敢松懈——這涉及到是否能夠順利通過這門課程,是否能夠拿到該門課程的學分。
說實話,我的孩子也和大多數中國孩子一樣,性格含蓄內斂,在上這一課程時有些別扭,周末回來還跟我交流她內心的不自在。當時,我就跟孩子說:“我非常感謝你接受的教育,學校真正在為你們今后的健康與幸福負責。在課堂上,你們初步了解怎樣的性關系是健康美好的,你們掌握了保護自己安全的防護措施。作為一個母親,我對這門課程充滿感謝。你現在的不自在我能夠理解,也許要等很久以后你才能理解學校對你們的善意與愛護?!?/P>
國外當然也有青少年學生因為不安全的兩性關系而感染艾滋病。但至少,他們不是在完全蒙昧無知的狀態下感染的。政府和學校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履行了必要的教育職能和監督職能——將性教育列為必修課程,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接受這部分知識。
我期待,在我們國家,性教育、防艾活動,不再被要求“收斂”,而是正大光明地走進課堂,成為每一個孩子的必修課程。(作者沈麗新,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文章第21次入選“銳評”欄目)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