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會有一種這樣的切身的體會:帶孩子外出,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令人尷尬甚至抓狂的事情出現(xiàn)。年齡小的孩子容易餓,媽媽可能需求面臨在外給孩子哺乳的情況;而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容易大聲吵鬧,有時候也面臨沒廁所卻要尿尿的局面……帶孩子出門遭遇的那些尷尬事兒究竟該如何破?

帶孩外出
1. 公眾場合孩要喝母乳
支招:
1)出門可穿哺乳衣
哺乳期的媽媽們出門時著裝要穿著便于哺乳的哺乳衣,專門為哺乳設(shè)計的衣服,可以避免坦胸露乳,避免尷尬。
2)帶件遮擋式道具
帶孩子出門前,帶上薄毯、背巾、或是一個大外套,哺乳時利用這些道具更好地遮蔽隱私部位,讓外出哺乳變得輕松。
3)把母乳提前擠入奶瓶
新媽媽出行之前不妨先把母乳事先擠好,方便出門后用奶瓶喂給孩子,但需要注意,母乳有保存時間和嚴格保存環(huán)境要求,常溫下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
2. 外出沒有廁所 孩卻要尿尿
1)帶孩子出門前先事先提醒孩子如廁,行程中,每到有廁所的地方就事先詢問孩子要不要方便。
2)提前準備好空瓶子和塑料袋,如果途中孩子實在忍住不了可以帶他們到隱蔽的地方方便后,將尿液或臭臭扔到垃圾回收處。
3. 畫展、圖書館等公共場所大聲喧嘩
1)父母應(yīng)該告訴孩子公共場所是公開的地方,像畫展、圖書館這類場所需要安靜,不能大聲說話,否則會打擾到別人。大吵大鬧對別人不禮貌。
2)如果孩子不聽勸說,可以跟孩子“談條件”。比如:“寶寶如果你現(xiàn)在還是大吵大鬧,那么之前媽媽答應(yīng)買給你的那輛小汽車就買不了。”
3)孩子在公眾場合大聲說話其實是習慣的問題,這一塊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在于平時的培養(yǎng),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應(yīng)該給孩子“立規(guī)矩”讓他養(yǎng)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如果平時不給孩子引導教育,現(xiàn)場一直責備孩子,可能只會激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
4)身教勝于言教,有些父母雖然要求孩子不要吵鬧,但回頭可能就大聲打起了電話,因此父母也應(yīng)該嚴格要求自己,為孩子做好榜樣。
4. 隨意踩踏地鐵公交的座位
支招:
之前有新聞曝出,孩子在車廂座椅上又踩又躺,身旁的家長卻只顧低頭玩手機。帶孩子出行,如果他們隨意踩踏地鐵或者公交的座位時,父母應(yīng)該制止這個行為,引導孩子文明乘坐交通工具。
1)父母應(yīng)該告訴孩子隨意踩踏公共座位的行為時不對的,用鞋子踩過的座位別人無法再坐。讓他想象一下哪一天他也坐到別的小朋友踩過的坐位,他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2)可以采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將孩子抱到懷里引導他看窗外的風景;給他講故事;和他一起玩隨身攜帶的玩具等。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wù)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yè)陪護、服侍老人、醫(y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w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