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 陶剛
互聯網時代,各路理財、消費產品風起云涌,而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無論工作多忙,離家多遠,不變的是對家人健康狀況的牽掛。學校基于此布置的實踐活動,卻被一位有心學子張樹遠烙在了心底,兩年多來發芽、壯大,日前承載著他小小健康中國夢的“我的健康銀行”APP(應用程序)也正式上線了。
學校實踐活動激發靈感
輸入親人姓名,病歷紀錄、影像資料調取一應俱全;新媽媽輸入孩子生日,就會按時收到接種疫苗提醒;權威健康知識課堂、免費體檢、預約上門服務或名醫掛號等內容也一一在試用和探索中……昨天,武漢晚報記者登陸“我的健康銀行”手機APP界面,也準備將家人的健康檔案“存”進這個“銀行”。
該款軟件的創始人,25歲的浙江小伙張樹遠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八年制學生。“如果不是學校發起這個活動,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真正了解親人的病情,而只是一味地接受他們的寵愛和呵護?!睆埻瑢W談起創業初衷時說。
早在2013年春,該校第一臨床醫學院開始實施學生親友健康管理教學,通過讓醫學生為親友建立健康檔案,動態追蹤管理,培養醫學生健康管理意識,提升其綜合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
截至今年10月,398名學生共提交了729份親友健康檔案,檔案的設計按照居民健康檔案要求,內容涉及一般狀況、生活方式、體格檢查、輔助檢查、既往病史等。分組存檔后再篩選典型案例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臨床專家分析指導,再根據親友反饋及時診治。
父母健康需求讓他堅持夢想
“在我完成建檔前,總覺得他們身體很健康,因為很少去醫院?!睆垬溥h慚愧地說,從來不知父親孩提時曾翻墻摘鄰居家柚子不小心摔斷了胳膊,甚至不知爸媽的血型,可填寫健康檔案后,就開始為他們的健康擔心。父親抽煙35年,有典型的老慢支癥狀,而母親在村里免費體檢的報告顯示血脂和血壓異常,卻一直拖著沒去看。
帶著學校的實踐任務,張樹遠多方搜集肺癌病例,還專門做了個煙草影響健康的文檔為父親上課,那時起,父親再也不吞云吐霧了,還學起他手把手教的急救措施。
今年暑假,母親邊吃蘋果邊上樓,突然噎住了,父親喊無應答,尋下來一看,采取兒子教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反復幾次,阻塞物終于吐出。
張樹遠說,全國有太多人和他一樣無法陪伴父母,一旦發生意外就是終身遺憾,能為他們做點什么就好了。
彌補教學短板拉近醫患距離
今年夏天,張樹遠被安排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習,這才讓他了解到健康檔案對居民乃至社會的重要意義。
他發現臨床中患者經常丟失病歷,健康檔案“孤島化”問題較突出,每家醫院,甚至不同科室使用的是獨立的軟件系統來為居民或患者建檔,操作系統不一致,服務器無法互通,常常導致不同科室醫生工作重疊,且使用范圍有局限,居民出了社區就無法查看。
既然現在智能手機這么普及,能否借助它來管理健康檔案?這一想法在小張腦海里生根發芽,在師長、團隊和清華大學教師的幫助下,逐步形成自主創業的思路。現在“健康銀行”可系統、安全地保存用戶及親友的健康檔案,“接口”問題正在江漢區前進街作為孵化試點,當地居民有望通過這一軟件實現與家庭醫生聯動。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