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首都體育學院教授李相如建議,“應建立青少年校外體育輔導員制度”,以充分利用中小學生的校外時間,使校外體育成為培養學生運動興趣與技能、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第二課堂。
當前青少年參加校外體育活動的最大障礙,不是場地不足和設施簡陋,而是缺乏正規有序的組織、專業的指導和制度化的保障。因為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期,生理和心理成長具有科學的發展規律和嚴格的教育要求。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指導既要保障學生運動安全,也要激發孩子的運動興趣,促進孩子領悟體育精神,培養孩子團隊精神、規則意識,幫助學生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師質量直接決定教育質量。那么,如何給這個第二課堂找個好老師呢?
校外體育輔導員隊伍應具有專業資質,并嚴格執行輔導員認證標準,實行持證上崗。專業性能夠確保好老師的“質”。體育不是可以任由代課的游戲和玩耍,比照其他基礎教育學科,體育的專業學科屬性一點也不弱。對于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體育觀、養成科學的健身習慣和掌握專業的運動技能而言,校外體育輔導員同校內體育教師一樣,應當具有專業的體育教師教育背景與教學資質。因此,建議盡快制定青少年校外體育輔導員資質認證標準,明確青少年校外體育輔導員的專業素養結構與基本職責,設定準入門檻與指標評價體系,從源頭上保障每一位青少年校外體育輔導員都是值得信賴的好老師。當然,校外體育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可以借助社會合力,社會性能夠確保好老師的“量”。在保證校外輔導員專業質量的前提下,必須積極調動和整合社會資源,廣泛發動群眾和盤活利用各種有利社會因素,發揮現役與退役運動員、高等學校體育專業學生與教師以及其他具有相關資質的體育服務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爭取在短時期內建設起規模基本穩定、結構與梯隊合理、儲備力量充足的青少年校外體育輔導員人力資源體系,讓每一位青少年的身邊,都有更多的好老師可供選擇。
在現有機制體制框架內,應當強化教育或體育部門的組織與管理職能,豐富其全面健身志愿服務體系的內涵,由其牽頭統籌相關社會力量,形成國家統一領導、學校主動配合、社會積極參與的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校外體育輔導員制度體系,以體制創新和實踐創新驅動青少年校外體育的蓬勃健康發展,形成領導主體清晰、權責體系明確、社會基礎深厚、符合基本國情、組織運行科學、活動開展有序、效果充滿活力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體育治理模式,讓體育第二課堂更好地助力青少年成長和國家富強。
青少年校外體育輔導員制度的理論論證與實踐,將是推動我國青少年體育健康事業發展的又一有益制度創新。對于廣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校外體育大有作為。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