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區開辦“四點半課堂” 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四點半課堂“上,志愿者和孩子們一起做游戲。 本報記者 黃世鋒 文/圖“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6月25日下午4點半后,友誼小學社會工作服務站傳出了朗朗的讀書聲。友誼小學的林佳佳小朋友和其他9名小朋友在寬敞明亮的服務站學習。據了解,天涯區目前已有4所“四點半課堂”開課,教師和志愿者來自三亞學院和瓊州學院的大學生。 1 “真空時間” 孩子的安全難以保證 談及“四點半課堂”開設的初衷,天涯區團委負責人稱,有社區工作人員反映,社區里很多上小學的孩子,周一到周五在下午4點半左右放學,許多孩子放學后就在學校內或學校附近逗留,等家長來接。學校的目的是讓孩子們早點回家休息,而許多家長由于工作很忙,家庭條件有限,往往要在下午5點半甚至6點之后才能下班回家,他們無暇顧及這些提早放學的孩子,就在這一兩個小時的“真空時間”里,孩子們在社區里亂跑亂竄,時常發生爭執或做一些非常危險的事情,還有的孩子走進地下網吧和游戲機房,孩子的安全問題讓家長們顧慮重重。 針對以上問題,今年3月以來,天涯區團委、區教育局工作人員聯合18個社區志愿者專干,在轄區機場、儋州、金雞嶺這三個模范社區中對社區居民需求進行深入調研。工作人員了解到,在兒童青少年服務方面,大多居民反映應加強社區教育,豐富社區兒童青少年活動內容。 從今年3月下旬開始,天涯區團委聯合天涯區教育局啟動了“四點半課堂”項目,利用學校/社區內的圖書室、教室、文化活動室、棋牌室等現有場地資源,開辟滿足“四點半課堂”功能需求的活動場所。 2 組建一支穩定、專兼職結合的教師隊伍 為實現持續性,在教師配備上,“四點半課堂”采取征募形式,依據自愿、就近、便利原則,按照功能需求組建一支穩定的、專兼職結合的管理和教師隊伍,教學目的和形式將有別于學校的正常課程教育和社會培訓班,重在普及知識、激發興趣、陶冶性情。教師隊伍由專業教師、大學生志愿者、專業志愿者服務團隊、社會人士等來擔當,并明確課堂中負責的內容板塊,盡量避免服務人員流動性,確保服務內容的連貫性和服務質量的改進提升。 截至目前,天涯區已先后有4所小學的“四點半課堂”開課。包括友誼小學、河西中心小學、第四小學、金雞嶺小學。其中,友誼小學和金雞嶺小學“四點半課堂”依托機場(聯合團市委開設)、金雞嶺社區的社工開展課堂服務。第四小學和河西中心小學的“四點半課堂”是學校開設的,屬于志愿者支教活動。 3 實現學校、社區和家庭的無縫對接 6月25日下午4點半后,河西中心小學20多名小學生在幾名志愿者的帶領下走進“四點半課堂”的教室,孩子們各自找到座位安靜地坐下,掏出書本開始寫作業。春園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河西中心小學所屬該社區管轄,“四點半課堂”5月13號第一次開課,課堂內容有繪畫、寫作、軟筆、硬筆、國際象棋、象棋、合唱、小品表演,受益對象是二到四年級的學生。該課堂共有28名工作人員,其中26名工作人員是瓊州學院的學生,2名是美術機構的老師。 天涯區團委“四點半課堂”的開辦實現了學校、社區和家庭的無縫對接,為家長解決了后顧之憂。 “下一步,我們將細化項目計劃,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做好學生服務的同時也加強管理,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學習環境,創建一個積極、友愛、奮進的社區大家庭。”天涯區團委負責人表示,今后他們將創新打造社工+志愿者模式,開設更多的“四點半課堂”,同時不斷拓展志愿服務內容,用高校教師和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好地服務社會,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