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區委書記厲秀珍為森馬集團和張漢鳴慈善公益基金頒獎 鄭金壽/攝

圖為區第三屆慈善大會表彰現場 柯智勇/攝
-虞文成
自2009年我區召開第二次慈善會員代表大會和2011年召開第二屆慈善大會以來,區慈善總會從創新機制入手,使慈善事業與國家保障救助制度互補銜接、形成合力。圍繞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時尚之區”建設為著力點,推進慈善工作的理念改變,重點打造“全民慈善、時尚慈善、透明慈善、文化慈善”,推進慈善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黨委政府支持勾勒“愛心甌海”新藍圖
近幾年來,我區的慈善事業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不斷推陳出新,取得優異的成績。發展我區慈善事業,發揮其在救助困難群眾、促進社會和諧中的作用,始終是區委、區政府在轉型發展中思考重點推進的工作之一。 《溫州市甌海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倡導有序開展各類慈善活動,完善捐贈機制,創新捐助形式,推動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為我區十二五期間的慈善事業發展和慈善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和方向。
2011年11月1日,區人民政府發布《甌海區慈善事業“十二五”發展思路》,把慈善事業納入全區“十二五”發展規劃,與社會經濟發展同步推進。區第二屆慈善大會召開以后,區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我區慈善工作,并于2012年10月12日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快甌海慈善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我區慈善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為我區慈善事業的良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全區各部門和鎮街黨政領導也非常支持慈善事業的發展,對總會提出的工作思路,給予全力配合,抓好落實,使我區在近幾年形成更濃郁的慈善氛圍。慈善基層組織進一步壯大,慈善實力得到提升,救助體系更加完善,義工事業蓬勃發展,慈善的影響力顯著提高,慈善事業進入更加良好的發展階段。這充分說明我區在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心系民生,關懷弱勢群體,這是順民心、合民意的重要舉措。特別是區四套班子領導高度重視慈善事業的發展,厲秀珍書記、彭立華區長多次參加我區慈善活動,為慈善事業帶頭獻愛心、做貢獻,積極參加“慈善一日捐”活動,為全體機關干部職工參加慈善捐贈活動帶了好頭。人大、政協領導也多次對我區慈善工作進行督促檢查,予以全方位的支持與促進。
開展社會募捐搭建“愛心甌海”新平臺
自第二屆慈善大會以來,我區的經濟形勢發生很大的變化,區慈善總會積極應對,廣開捐資渠道,開創新的捐資方式,使更多的企業和群眾參與到慈善募捐中來。從2011年初至2014年底,在短短的四年時間里,區慈善總會共募集資金和物資達到1.3億元,為開展慈善工作奠定堅實的資金基礎。
“慈善一日捐”是我區籌措慈善資金的重要渠道,至今已連續開展13年。每年在新春上班首日舉行“慈善一日捐”啟動儀式,也是我區長期堅持的一項優良傳統,各級黨政領導率先垂范、帶頭捐款,社會各界踴躍參與,全區形成捐贈的熱潮,僅此一項四年多來就募集了821.32萬元的資金。這是全區機關干部、職工的愛心善舉,為我區的助學、助醫、助困作出很大的貢獻。
除此之外,區慈善總會還開展“人人可慈善”的新探索。一是推進慈善組織向下延伸,多措并舉地推動基層慈善組織的發展;二是充分挖掘民間的慈善力量,推動社區、村居“慈善基金”的建立,累計募集慈善資金1064.34萬元;三是降低社會各界參與慈善的門檻,2012年推出慈善微基金項目,促進慈善基金平民化,使慈善募捐工作有了持續穩定增長渠道,區慈善總會現已建立冠名慈善基金42個(包括小微基金),基金總規模達到1.33億元。
近幾年,我區企業和愛心人士參與慈善的熱情高漲。如森馬集團這四年中,慈善捐資達到2000多萬元,一直走在全區的前列。今年6月6日,溫州大學城市學院董事長張漢鳴、陳玉梅夫婦捐資1億元,在區慈善總會成立“張漢鳴慈善公益基金”,成為全省單筆最大的個人捐資。他們被區政府授予“慈善事業特別貢獻獎”,當之無愧!還有受到區政府表彰的甌海農商銀行、力源皮業有限公司、偉明集團、太清宮、溫州金州慈善基金會等24個企業和單位,為我區的慈善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推進救助項目鑄造“愛心甌海”新品牌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