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民體驗館里學科學農民農技網上問農事 
科普志愿者 (醫務專業人員)指導市民、青少年學習應急救護。 
惠城區農業技術人員指導農民防治紅火蟻。 去年,麥地南路新建起了一塊18平方米的戶外LED顯示屏,每天從晚上7時到9時播送“科普大篷車”欄目,包括尖端科學、高新科技、自然之謎、工農業知識、健康科學、生活竅門等,內容豐富多彩。據介紹,惠城區科普工作創新形式,更換“面孔”,走進市民身邊:可以是科普話劇,可以是科普體驗館,也可以是“互聯網+科普”…… 今年9月至10月,惠城區將迎來中國科協、省科協全國科普示范區(2016~2020)的測評驗收。惠城區科協主席李金治告訴記者,目前,該區人均科普經費達2元,投入不斷增加;今年將新創全國科普示范社區1個,在汝湖南新村、馬安新樓村、橫瀝墨園村打造農村科普特色示范村,成立甲魚養殖協會、梅菜種植協會,持續推動“社區科普惠民計劃”和“農村科普惠農工作”實施。 ▲▲▲社區科普 金湖社區科普活動中心下月免費開放 每周四是全國科普示范社區金湖社區的科普教學日。在“社區科普大課堂”健康課堂上,居民攜老帶小、津津有味地聽著醫生、營養師為大家講授科學飲食等方面的知識。 “這個課堂很好,科學知識結合日常生活,很實用,我們都要求‘加課’。”居民葉阿姨在課堂的熏陶下,也慢慢地自學起其他簡易的科學知識,并樂在其中。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社區科普大課堂”反響不錯,目前已經重新制訂了教學計劃,將原來的12次課增加到24次。 “下個月,我們的科普活動中心將免費對社區居民開放。”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一個集科普圖書室、科普電子閱覽室于一體的科普活動中心,僅閱覽室就有200平方米,藏書量2萬余冊,配備10多臺電腦,中心將陸續開展醫療、衛生、保健、安全知識講座等活動。 此外,該社區一個面積為55平方米的公眾科學素質教育體驗館也正在籌建。體驗館將設科普教育動手體驗區、科普圖書閱讀及漂流區等,為社區居民構建開放式的科學素質教育和傳播平臺。 ▲▲▲農村科普 咨詢農事可上網可撥打“惠城農技110” 惠城區自從開辦惠城農技信息網、“惠城農技110”后,農民在空調房里用電腦、手機就可即時聯系農技人員進行農業咨詢,無需再等農技人員上門、大家在田間地頭汗流浹背地研究問題了。 蘆洲鎮蘆村村的黃伯就從惠城農技信息網上瀏覽有關鐵皮石斛的栽培技術。“村里有人靠著蘆洲的好山好水種石斛發家致富了,我也想試試看。”黃伯點擊鼠標,細心瀏覽其中的內容。 記者點擊進入惠城區農技信息網,里面實用農技應有盡有,還有病蟲測報、良種推介等內容,農民也可下載有關內容。據統計,去年該區共利用惠城農技信息網發布130多條有關農技動態、實用技術、農技信息、良種推介、農作物病蟲情報等方面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右側一欄醒目地掛出了“惠城農技110”服務熱線,農民只要撥打2207110,就可即時咨詢,也可以點擊進入留言咨詢農事。 “農技推廣也要與時俱進,‘互聯網+農業’正當時。”惠城區農技推廣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中心完善了“惠城農技110”的各項工作制度,使服務的方式更趨科學化和更具實效性,讓廣大農戶方便、及時、有效地獲得農技信息。目前,共接受咨詢200多人次,處理80多宗關于病蟲防治、農用物資信息、種植技術指導咨詢及求助業務。該中心還利用農技手機快訊,發布43000多條有關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農作物防寒保暖措施、災害補救復產措施、良種推介以及如何購買種子等方面信息,深受農民好評。 相關鏈接 年內科普活動 今年,惠城區將擦亮全國科普示范區金牌,突出“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建設幸福惠城”的科普主題,陸續推出多項科普活動和強化科普硬件設施建設。 青少年科普 邀請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在學校、機關開展16場科普講座; 組織惠城區青少年科普宣講團在鄉村學校舉辦30場科普報告; 舉辦2015年惠城區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和機器人競賽,選拔優秀選手參加國家、省、市比賽; 引入惠州學院大學生志愿者進小學開展科普志愿活動。 農民科普 繼續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 以小金口、蘆洲、三棟為重點抓好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 聯合農業部門舉辦兩期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 城鎮勞動人口科普 以科普進萬家活動為抓手,編印科普讀物,在機關、工廠、學校派發; 排練科普劇(小品),深入社區、街頭開展科普文藝節目巡演; 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暨科技、文化、衛生、法律“四進”社區科普惠民活動。 重點科普教育基地建設 在汝湖德育基地和河南岸金湖社區建2個公眾科學素質教育體驗館; 新建5條高標準的不銹鋼科普宣傳長廊和一個LED屏; 加強學(協)會建設,鼓勵高新企業成立企業科協,支持鎮(街道)成立農技協。 (謝菁菁 鄭國瑞 李彥青)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