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臨朐四中在逐步完善“131”德育模式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德育創新,在增強德育實效性方面進行了改進嘗試,努力打造和諧德育。該校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盡可能的提供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讓孩子們“像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發展的更好。
揚棄“單邊化”,增強互動性
該校深刻認識到,現代德育必須體現學生的行動主體性和發展性,注重搭建全面交互的載體,構建家長、學校、社會立體化德育隊伍,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家校之間的互動形式。
培育德才兼備的教師團隊。實施“階梯工程、青藍工程、導航工程”,促進青年教師、班主任隊伍健康發展。變“1對N”(1名教師對N名學生)為“ N對1” (N名教師對1個班的學生)建立導師關系。按照“一崗雙責”要求,將學校班級德育的諸多目標、諸多任務分解到導師身上。在師生之間建立起了“導學、導育”關系,使教師在教育教學以外,更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學習、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
培育自主管理的學生團隊。建立自主管理組織,以班級為單位,包括行政管理團隊和學生會。優化自主評價機制,共同制定班級公約,采用小組成員捆綁考核。拓展評價內容,包括學生的道德素養、文化素養、健康素養、藝術素養、社會適應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等。改進評價方式,包括學生自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等。組織評價激勵,評出自主管理之星和星級自主管理小組,班級每周一評,級部每月一評,學校每學期一評,并將結果計入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
培育支持教育的家長團隊。定期召開家長會和學校、年級、班級等三個層面的家長委員會,充分利用班級飛信群,加強家校溝通,引導家長參與學校管理,鼓勵家長參與學校組織的實踐活動,如在慶五四勵志遠足活動中,有近百名家長陪師生走完全程。加強家庭和社區的聯系,挖掘社會資源,與社區、敬老院等簽定共建協議,建立校外德育實踐基地。
內容“系列化”,彰顯實效性
就像植物的生長要經歷春種秋收一樣,育人的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講究系統的過程。該校按年級確立德育目標,分學段開展德育活動,確立前后銜接、層層遞進的系列化德育內容,“分層次、有重點、求實效”開展德育活動。
整合陪孩子一起長大的德育課程。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我們整體設計了三大系列和六大專題的德育內容,并把它們課程化。三大系列是:“習慣養成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規劃教育”;六大專題是:“生命健康”“安全法制”“誠實守信”“感恩奉獻”“傳統文化”“愛國主義”,三大系列和六大專題互為補充,在初一、初二、初三三個年級依序開展。與此同時,結合時政熱點、重大節日、學校工作重點,經常性開展諸如關愛生命、保護環境、感恩教育等等多樣化專題教育活動,實現主題教育常態化。
建設讓孩子流連忘返的德育基地。開辟德育實踐基地。建成校史館,搜羅了臨朐四中建校以來的大量珍貴史料,比如歷屆校長的工作筆記、老照片等,學生可以在了解校史的同時,感受時代的變遷,體會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榮譽室陳列著許其亮、趙國群等老校友的事跡介紹等,激勵學生向優秀校友學習,奮發有為,勵志進取。高標準建設心理咨詢室、情緒宣泄室、團體活動室、游戲放松室等多個功能室,配備了學生心理健康檢測系統、沙盤游戲成套設備、音樂放松椅等心理學產品。通過疏導、宣泄、減壓等途徑,健全學生心理品質。
開展跟孩子親密無間的德育活動。學生的道德發展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實現,他們努力避免說教,強調學生自主體驗,讓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回歸,實現德育無痕化。經常性開展諸如感恩教育、勵志教育等等多樣化專題教育活動,實現主題教育常態化。如4月份開展學習身邊的榜樣征文比賽,5月份開展慶“五四”遠足活動,6月份開展“告別童年,擁抱青春”系列活動, 7月份以來的“課前十分鐘演講”活動等等。
途徑“多元化”,重視長效性
促進學生在心理健康、紀律法制、道德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全面發展,依靠多元化德育渠道、形式,除了不定期開展的活動外,他們把一些常規性的德育渠道精細打磨,形成長效機制。
建設高效課堂,加強學科滲透。注重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班班建立高效學習小組,不同層次的4-6名學生組成一個互助小組,共同提出組內目標,自己選擇響亮的組名。在科學分組的基礎上,落實分層思想,優化教學環節,扎實推進以備課分層、授課分層、練習分層、輔導分層、作業分層為主要內容的學生分層達標教學。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