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課成為一種期待
——武漢市崇仁路小學創建“健康課堂”的啟示
一堂小學課為何能夠吸引湖北省的小學老師代表和教育專家、廣東省基礎教育工作者前來觀摩學習?為何能贏得教育專家如此評價,在課堂上看到了情感的真誠、思維的豐富、興趣的濃厚和流程的簡潔?
“2個點、3個點、4個點直到n個點到底能連成多少條線段?”經過5分鐘的討論,教師胡雯示意同學安靜下來。學生們一個接一個上臺演示、補充,運用之前學過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解題思路。這是崇仁路小學“健康課堂”六(4)班數學課現場。
5月16日,湖北省“健康課堂研究”現場會在崇仁路小學舉行。來自湖北省的小學老師代表和教育專家、廣東省基礎教育工作者到崇仁路小學現場觀摩學習,共同研討“健康課堂”改革實踐。
從無序到有序
2012年3月,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二五”課題《“以學生發展為本”,建設健康課堂的研究與實踐》正式開題,崇仁路小學作為課題實驗學校,探索出了一套“伙伴課堂”的學習新模式。
課題組成員一致認為,要改變以往沉悶乏味的課堂,首先得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注重學生表現力的培養。實驗首先在語文、數學學科中開展起來。
2012年5月,教師俞秋明為他的班級設計了“導學案”,讓學生主動質疑與答疑。他回憶,在實驗初期,學生確實改變了以往被動的狀態,但他們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也無從梳理,課堂秩序“一團糟”,原本40分鐘的課上了1個多小時,依然達不到教學目的。
2012年7月,老師們利用暑假給自己“充電”,“惡補”教育學知識,研讀國內外成功教學案例,學校推薦了佐藤學的《學校的挑戰》和陳佑清教授的《教學論新編》兩本書。帶著教學中的困惑,老師們不斷學習、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學習?如何設計有效的學習互動?怎樣才能讓有效的學習發生在每一個孩子身上?
新學期,老師將視角投向學生,和學生一起探尋高效的學習方法,在嘗試、改進,再嘗試、再改進的反復摸索后,幾乎每一位老師都有了“一手”掌控能力,課堂也變得活而有序、活而有效。
語文教師唐靜告訴記者,她精心設計了自學單,通過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合作交流、課后評價反饋3個環節,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數學教師牛振華也得出獨到見解:他在教學中一直崇尚活而有效的教學法,著重對小學數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學習方式進行研究。
從講堂變學堂
現場會上,六(4)班的語文課被搬上“舞臺”?!敖裉爝@節課,我們要學一篇新課文。請大家先在學習領袖帶領下交流預習的所學所獲。5分鐘,請計時員計時。”話音剛落,同學們便對照著預習本開始自由討論,第11小組的同學在黑板上寫下他們的預習成果。40分鐘下來,學生成了“主講”,老師“講”的時間還不足5分鐘。這樣的語文課和過去到底有什么不同?這種形式的教法對學生學習是否有效?
“可不一樣了!”在“伙伴學習沙龍”環節,六(4)班的朱子靈走到黑板前給了大家答案:“剛才是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來學習,而以前都是老師自己講課。以前是老師滿堂灌,現在是我們自己學。”班長劉貝莉補充:“以前老師提問,一個一個點同學回答,直到問題說透徹為止;而現在,當老師拋出問題后,我們會先在小組內討論,讓學習困難的同學先講,再做匯報發言,這樣不僅省時,而且每個同學都有表達的機會。”
“最明顯的不同就是我和孩子們實現了‘角色轉換’。我由‘教師’變成了‘導師’,講的時間大大減少了?!闭n堂教學改革到現在,汪亭也道出了“伙伴課堂”的“難處”,“整個課堂節奏、核心問題提煉、語言文字落實都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進行,所以這就要求老師課前準備工作要精細,花的時間更長,課上精神要高度集中。”
采訪中,學生們展現出愛學、會玩、習慣好的形象,學習生活輕松而愉快,個個多才多藝,班級學業成績在全區也名列前茅。就像校長張彥平說的那樣:“學生夢想中的課堂在這里得以實現,每個孩子都能展現出最精彩的一面。”
從等待到期待
“頭正、身直、臂開、足安、眼看”的10字口令是六(4)班課前準備的一大特色。孩子們告訴記者,每次跟著值日生大聲喊完口令后,上起課來就勁頭十足,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進入課堂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