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一定生發于課堂
區域教育改革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課改對助推區域教育綜合改革、促進教育公平究竟有何意義與價值?如何通過科學部署、有效推進,實現區域教育的良性發展,促進師生高質量的生命成長?他們,用實踐告訴你——
主持人:
李炳亭 中國教師報總編輯助理
嘉 賓:
蘇永興 陜西省寶雞市教育局局長
田保華 河南省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
李泰鎮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教育局副局長
曾應華 貴州省思南縣教育局局長
課改的核心一定是人
主持人:1969年,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說了一句話:“我個人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今天,這些勇于在本區域里推行改革的教育管理者,就是登上課改月球的人。他們不僅書寫了別樣的區域教育史,同時也寫就了不一樣的師生成長心靈史。當許多人還認為課改就是改課時,我們有必要讓更多的人明確:課改到底是改什么?
田保華:教育部要求,我國的基礎教育要從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管理、課程實施方式以及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近年來,鄭州市按照教育部的總體要求,從市級層面到學校層面,從課程、課堂與評價等方面系統推進改革,通過不斷完善學校的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來涵養教育生態。因此,在我們看來,課改本質上就是涵養教育生態。
蘇永興:寶雞市于2010年開始新一輪課改,至今已有5年多時間。我們認為,課改有兩個目標: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短期目標是改變課堂生態,即從教知識轉為提能力、從師中心改為生中心、從教中心改為學中心;長期目標就是回歸教育的本真,回歸育人的本真,圍繞人的全面成長。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的一句話,就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曾應華:課改的核心是改人。課改首先是改課堂,當教師不適應時,我們要改教師;當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時,我們還要去改家長,甚至改領導。就像前面兩位局長說的,課改的最終目標是通過改人來改變教育生態。但是,改變教育生態的最終目的仍舊是改變人,改變師生的生命成長方式。
李泰鎮:我認為,課改的目的就是找回原點。因為是朝鮮族自治州,因此,延邊州自2000年以來,就與韓國有關于課改的合作,2014年,延邊州又攜手中國教師報開展區域課改培訓,更讓我們堅定了通過行政推動、典型帶動、區域聯動的形式推進課改的決心和信心,也讓我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課改就是為了回到教育的原點。
改革是良知更是責任
主持人:課改的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人是最難改變的,這也導致區域課改推進工作異常艱難。改革者難做,各位局長究竟為什么要知難而上?
蘇永興:為什么放著平坦的路不走?我想,這來自于教育人應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家都知道,中國目前的教育飽受詬病,詬病的核心就是應試教育,但中國畢竟是一個教育大國,目前還沒有更好的超越高考的人才選拔制度,所以中國的教育多年來更多地屈從于這樣的國情,朝著功利化的方向漸行漸遠。因此,雖然我們上上下下都在講素質教育,但實際上在基層學校,既然有高考,就一門心思奔著高考走,用一句俗語,即“我們過分注重了結果,卻忘記了出發的目的”。作為一個有良知的教育人,對于這種現實,我們是聽之任之、隨波逐流,還是應該有所作為?相信你我心中早有定論。
現階段,當我們能夠做大事的時候,我們就做些大事;當我們只能做些小事的時候,我們就把小事做好。寶雞市近年來的經驗是,一方面不放棄既有教育中好的經驗,另一方面,我們緊緊抓住課堂,要改的是課堂生態,要做的是立德樹人。這其實就是教育原本要做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做好,我們要讓教育回歸育人的本真。
主持人:您的意思還是要通過改變課堂生態,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田保華: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戚業國提過,中國的基礎教育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沒有把孩子看作人,而是當做機器;二是沒有把孩子當孩子,總是拿成年人的思維模式套在孩子身上。
你能想象到一個只有9歲的孩子就想退休嗎?這是一個真實的事情,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只有9歲,但他卻說不想上學,想退休,原因是他認為,他的學校生活很不真實。一個家庭的孩子9歲想退休,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劇;如果一個社會9歲的孩子都不愿意上學,那我們的民族往哪里走?所以,我們改革,就是一定要辦學生喜歡的學校,讓學生喜歡上學、喜歡老師,讓老師喜歡課堂。學校生活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方式,我們應該讓孩子在一個和諧、安全、快樂的教育生態中健康成長。這就是我們區域教育改革最重要的理由。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