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i記者 章利威)7月24日上午,黃岡市浠水縣散花鎮石橋村由村民辦公樓臨時充當的教學樓里擠滿了人,小孩子們斜靠在爺爺奶奶的懷里對著電腦屏幕開心地說笑著。原來,武科大信息學院暑期支教隊為了讓留守兒童們能夠和日夜想念的爸爸媽媽見面,特意舉辦了家長課堂,用電腦視頻連線在外打工的家長。
7月4日,武科大信息學院助夢實踐隊來到石橋村,開展為期半個月的關愛留守兒童暑期支教活動。幾天下來,隊員們已經同當地60余名孩子打成了一片。隨著關系更加密切,孩子們也漸漸向這群遠道而來的哥哥姐姐們敞開了心扉。10歲小女孩潘成紅古靈精怪,在隊員們眼中,她一直是個活潑樂觀的孩子。然而,放學路上,小紅成牽著老師的手突然哭了起來。隊員們后來才知道,小紅成中午拿到了小學老師送來的“三好學生”獎狀和優異的成績單可是卻沒有機會給爸爸媽媽看,放學時看到同學們的媽媽都來接自己的孩子就控制不住向支教的大哥哥哭了起來。
為了幫留守兒童們見到日夜思念的爸爸媽媽,隊員們靈機一動,剛好借助村子辦公樓里唯一的網絡,用自己帶來的筆記本電腦,幫助孩子們與父母視頻連線。想法一出,隊員們立馬付諸于行動,將帶養孩子的爺爺奶奶們請到辦公樓,并詢問來孩子父母的電話號碼,與家長主動聯系,約定視頻連線的時間。
24日上午,辦公樓里擠滿了老人和小孩,看到屏幕上好久不見的爸爸媽媽,孩子們一開始卻覺得有些陌生和害羞。不過聽到爸爸媽媽熟悉的聲音,一下子樂開了花。小孩的話匣子一打開就再也收不住,從家里的小狗到支教的哥哥姐姐都說了個遍。“媽媽,你看,我的獎狀,我數學和語文都考了95分”看著女兒的獎狀,小紅成媽媽會心的笑眼上卻掛著一絲淚光。
借助網絡,三代人齊聚一堂。隊員們也不忘抓住機會,向出門在外的父母們講述孩子和老人的不易,叮囑他們常回家看看。并給爺爺奶奶們述說了孩子們平時不大被人留意的內心世界。“支教關愛留守兒童的時間短暫,我們想讓家長們對留守兒童們成長多一點關心。”領隊楊天琦說道。
據了解,石橋村坐落在浠水縣城西南20公里的丘陵山區中,地處偏僻,發展落后,大量的農村青壯年都涌入城市打工,一般只有過年才回一趟。留在農村的人口大多是老弱病殘。該村由爺爺奶奶帶養的留守兒童已經占到了全村的一半,儼然成了一個“空心村”。
據悉,利用此次暑期社會實踐的機會,武漢科技大學信息學院的團委組織學生深入黃岡市浠水縣散花鎮石橋村進行以“愛心助夢”為主題的關愛留守兒童的支教活動,結合大學所學知識,為山區留守兒童圓夢。隊員在支教的半個月里,為留守兒童進行課程輔導、心理引導、社會調研為一體的志愿服務,全面貫徹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來服務留守兒童,在活動中踐行習總書記‘八字真經’,投身‘四個全面’,力求為孩子們送去知識和關懷。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