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描關注家長課堂微信
 插圖:劉新華
不是沒有禮貌,是不會回答
麗最近非常苦惱,她發現五歲多的女兒越來越孤僻了。前天早晨去幼兒園的路上,迎面遇到的小朋友熱情地和女兒打招呼,但女兒卻只看了對方一眼就走了。麗感到很尷尬,怎么如此沒有禮貌!
晚上回家,麗悄悄地問女兒,“寶貝,早晨你為啥不理小朋友啊?”女兒的回答簡直讓麗震驚,“媽媽,我不是不理她,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啊。”
五歲,正是一個孩子天真爛漫愛笑愛鬧的年齡,可回應最簡單的打招呼都困難,麗感覺問題真的是有點麻煩了。
為什么會這樣?看看孩子的教養環境就不難理解了。
麗和父母同住,夫妻倆工作忙,平時照顧孩子的事都由姥姥姥爺承擔。麗住的是個新小區,里面的住戶大部分是年輕人,和女兒年齡相仿的孩子也不少。但因為沒有熟悉的朋友,父母又覺得和年輕人沒什么可聊,所以每天幼兒園放學后,其他孩子是家長[微博]結伴兒聊天、孩子結伴兒玩耍,而麗的父母則直接把孩子帶回家,這樣孩子每天的生活就基本上是兩點一線——從家到幼兒園,再從幼兒園到家,接觸的人除了在幼兒園有小朋友和老師外,其余的時間就只有父母和姥姥姥爺了。姥姥姥爺是專門從外地到北京來幫助照顧孩子的,所以陪伴孩子也就成了他們每天生活的重心和樂趣。
連吵架也是一種學習
4~6歲是孩子社會功能發展的重要階段,通過與家庭之外的人與環境的接觸,孩子處理關系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逐漸形成。當孩子與小伙伴一起,無論是說笑跑跳,還是打架爭吵,都是學習協調關系、接納他人、感受被接納的過程。
不僅如此,在2~3歲這段時間,只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孩子已經完全可以逐漸獲得獨立照顧自己的能力,如穿衣穿鞋吃飯等,也開始能做、并樂意幫助做簡單的家務,如幫爸爸媽媽拿東西、開門、丟垃圾……獨立做事不僅僅讓孩子有了鍛煉自理能力的機會,更是培養自信的最好辦法。即便是完成把空碗從餐桌送到廚房這樣的簡單任務,孩子都會有種“我很能干”的自豪感,這自豪感正是形成自信的基礎。
而適當的獨處時間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性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我女兒小時是個喜動不喜靜的小家伙兒,兩三歲時,夏天周末的中午我們常常把澡盆放上水,再給幾個玩具,讓她獨享中午時光,這樣我和老公就可以踏實地睡上一兩個小時,只需要起來后幫她打掃“戰場”——把滿地的水拖干,再給濕漉漉的小水鴨子般的她換上干衣服就是了。在獨自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充分享受自由,在這種自由的狀態下,獨立性、創造力、意志力被激發并逐漸成為人格的一部分。
家長無需“全天候”陪伴
再看麗的女兒,生活中總有老人陪在身邊,這種全方位、全天候的陪伴就讓孩子處于一種過度保護的教養環境中。如此,孩子很難有獨立自主探索、體驗的機會,也難得和家以外的人、事、物交融碰撞,以至于很難掌握人際交往等社會功能,自信也無從建立。一個缺乏自信和社會功能的孩子,變得孤僻甚至無從應對外面的世界,也就不足為怪了。
中國繪畫有種技巧叫“留白”,就是在作畫時不把整張紙畫滿,而留下一些空白之處。大師齊白石畫蝦,基本上都是寥寥幾只蝦占據一大張紙,仔細把玩卻深感趣味無窮。
再如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整幅畫中,僅有渺小草船一葉,垂釣漁翁一個,并無一絲水跡,卻讓人感到煙波浩蕩、滿幅皆水。這種以無勝有的留“白”藝術,正是要通過給人充分的想象余地,進而練就很高的審美價值。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也需要給他們“留白”——每天給孩子一些獨立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有機會獨處,也有機會和同齡人相伴,讓孩子有足夠的自由去體驗、探索、思考,在此基礎上建立自信,形成自己的人生經驗,并進一步形成獨立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