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我明明最愛孩子,怎么成了孩子口中的“禍害”?
“我都是為了他好”,怎么孩子跟我有了那么多仇,那么多怨?
豆瓣上有一個反父母小組,這小組有著一個讓家長(微博)們看了之后,感到心驚肉跳的名字——“父母皆禍害”。小組里,是一群在父母的管教中自感受到了傷害的孩子,站在了父母的對立面。
這些孩子,是不是有點太偏激了,還有誰能比父母更愛你。
可是,中國教育報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并向用戶發起了討論,8成調查對象對“父母皆禍害”的說法表示部分認可!并且,85%的家長承認自己對孩子造成過傷害!還有一些家長的語音留言,坦言自己在無意識中傷害孩子!
想想也有道理,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如何愛孩子,卻不是天生就會的!做父母的,到底有哪些不經意的行為就會傷害了孩子呢?不想成為“禍害”,家長該怎么做?讓我們聽聽網友們的看法吧!
家長,您是不是也這樣做?物質給予,缺乏精神上的溝通
家長,你真的傷害過孩子嗎?你怎么就傷害了孩子呢?
我們的調查數據顯示,孩子產生“父母皆禍害”的感觸,20%的家長認為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感情表達不當”。歸根結底,這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網友@楊菁說,把問題完全歸咎于父母有些牽強,想想小時候我們不缺少玩伴,父母的關注也不全部在我們身上,深層次的問題是精神上父母子女之間的成長脫離出了問題,這是綜合因素引發的。
網友@菜頭說:父母都是從物質上關心孩子,而沒有真正在精神上關心孩子。沒有精神上的溝通,自然而然就會出現代溝,相互不理解。
網友@張麗則表示:有時,父母總會自以為是地幫孩子“規劃”一個他們認為無限美好的人生,自作主張地將自己的期望加注在孩子身上,而很少與孩子溝通。其實,他們未必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他們需要什么,適合什么,而當孩子不“服從”時,有的家長又過于專制。
父母以他們的方式愛孩子,關心孩子,以為給孩子最好的,讓孩子穿好吃好就是愛了。父母給予的愛,孩子心里是接收不到。因為孩子則希望父母信任自己,“放養”而非“圈養”。也就是說,父母給予的愛和孩子想接收的愛不匹配。
缺乏尊重,不把孩子當獨立的個體
“在我眼中,你永遠都是孩子,不管你是幾歲!”
這句話是不是很耳熟?很多家長一直以這樣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孩子。不想孩子摔跤,不想孩子失敗,早早為其規劃一生,學校、工作、結婚一手包辦,甚至連孩子的孩子也不肯放過。
網友@飛天在后臺留言說:孩子小的時候送孩子學各種興趣班,既不問孩子是否喜歡,也不管孩子是否有天賦,孩子的童年就是圍著興趣班、圍繞著學習轉。父母忙著接送,忽略了鍛煉身體,忽略了教孩子做家務,忽略了孩子自己的選擇。
這樣的事情,您做過沒?
“現在的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祖父母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包括界限不清晰,該給孩子的自由選擇權利沒有給,而是用命令或是強制性的,讓孩子按大人的想法去做,沒有尊重他們的選擇權。包括一些人生的體驗,比如失敗,這些孩子該有的體驗都被剝奪了。”網友@黃艷說。
把工作情緒帶回家,冷暴力造成間接傷害
“我們真的太累了,面對孩子,不可能十全十美!”一位家長說。
是的,家長太累了,也有情緒,也有困惑。可是,家長真的不是那么好當的,因為家庭教育中,孩子最受不了委屈,其次是冷暴力。
問卷中,大家基本都認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一些行為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間接性人格傷害,很多時候這就發生在父母情緒不好,太累了的情況下。
網友@鐫絮說:家長有情感有喜怒哀樂,有時候這些情緒,尤其是不好的情緒,會帶給孩子不可磨滅傷害,給孩子心靈深處造成很大的痛苦。
有時候,家長比較忙,容易忽視孩子,對孩子不耐煩。甚至有些家長在工作上遇到不順心的事,把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長期以往,孩子會變得過于敏感、不自信或刻意曲迎他人;也有的孩子學會了父母的冷暴力方式,變得很冷漠,沒有一般孩子的喜怒哀樂,對他人也是漠不關心。
孩子,為何我會不小心傷害你?“我們好像太重視那個結果了”
當孩子和父母說想玩時,有些父母會說:“好,寶貝,我和你一起玩。”有些父母會說:“你該學習了!”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