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要真實的錯誤,也不要虛假的正確。
——在科學課堂觀察中,談兒童的學習本性
我們經常在課堂上,害怕學生的錯誤回答,因為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會耗費時間。我們一直都在期望學生能回答正確,一旦得到正確的答案,討論就會戛然而止,哪怕下面依然小手如林!其實,有時候學生回答對了,但那并不一定是我們所需要的。因為學生的回答不是他自己思維的結果,而是老師引導的結果;他不是在表達自己的思維,而是在表達教師所要表達的思維。作為科學來說,這本身就不科學。如果我們能認識到孩子錯誤答案背后所藏的價值,就會寧要真實的錯誤,也不要虛假的正確了。想采擷到孩子的思想火花,就要多提供讓學生展示思維過程的機會。當孩子說出一個與教師所問問題風馬牛不相及的答案的時候,我們只需多問一句:為什么這么說?引導學生說出他們真實的思維過程。有些想法,甚至可以讓我們頗為驚喜。答案是否正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思考、探索的這個過程。有時候,個別學生有獨到的發現,但當他們面對全班同學的挑戰的時候,往往就縮了回去。這時候,教師要為他們提供有力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