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諸富祥彥(攝影/中國網 馮竹)
中國網10月31日訊(記者 馮竹)“日本整個社會都有完美化傾向,在這種要求完美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容易得抑郁癥,尤其是暑假作業很多,在暑假結束的第二天自殺的孩子很多,就這一現象,日本文部科學省下發通知,正式明確“如果孩子不愿意上學的話家庭和學校都不能強迫孩子去上學”。這是劃時代的事情,因為之前規定所有適齡兒童都要上學這也是導致自殺率較高的原因之一。”在2015年家庭教育國際論壇上,來自日本明治大學文學部的諸富祥彥教授如是說。
“此外,智能手機也成了日本家庭教育的很大障礙,研究表明,一天玩一個小時智能手機的孩子不論他如何努力學習成績都無法提升,智能手機也使得日本人的水平越來越低。”
以下為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諸富祥彥演講實錄:
作為一名教育咨詢者,我30年來接受了許多關于育兒的咨詢。無論是在兒童咨詢處還是在學校,我傾聽過許多來自孩子和家長們的煩惱。現在作為明治大學的一名教授,我還從事著子女教育和教育心理學的教學工作。父母對男孩子的養育、女孩子的養育訴說各自不同的困難。養育男孩子父母感到最困難的時期有兩個階段,一個是童年,另一個則是22歲到35歲的青年期或成年前期。男孩子最大的困難是戀愛、結婚以及就業相關的問題,父母最大的煩惱便是男孩子是否在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兩個方面都能獨立。例如,東京都55歲男性的未婚率(一次都未結過婚的比率)現在推測約為25%。另一方面,養育女孩子父母最感困難的是青春期,這個時候產生的“關系的扭曲”造成母女一生關系不和。“毒媽”“守墓女”(父母溺愛而不能獨立的獨生女)等各種代名詞巧妙地體現了母親和女兒扭曲的關系,實際上在咨詢現場遇到最多的就是女兒訴說對母親的憎恨、埋怨和悲傷。
養育男孩子的困難首先說一下幼年時期的男孩子養育上的困難,這個容易理解。我所接受過的關于育兒的咨詢當中,很多母親就說 “男孩真難培養啊!”、“真是不明白,為什么男孩會做出這種事?” 實際上,男孩從小就不是一個能讓父母省心的主兒。總是永不停歇的到處亂跑亂動,根本無法把眼睛從他身上移開一下。讓做父母的直想大呼“為什么你會是這個樣子啊?!”兄弟間的吵架,經常也會發展到“你死我活”的程度。
日本人大多不主張性別選擇的生育 認為生育要順從自然
為此,日本許多父母尤其是母親都希望第一個孩子是女兒。一開始養育孩子就是男孩的話,困難要多一些,所以第一個孩子都希望是幼小時期養育起來比較省勁的女孩子。盡管如此,日本人大多不主張性別選擇的生育,認為生育要順從自然 。另外,也不愿傷自尊心。就這一點,我感受最深的是不愿上學的咨詢。女孩子很多對一周有個遲到或提前一兩節課早退這些“缺席”行為抵觸不大,所以按認知行為療法所說的分階段原則比較容易輔導。但是男孩子對遲到早退則有較大的抵觸。日本人有很強的“視線恐懼”,男孩子非常害怕因遲到而招來班上同學的視線,因此拒絕遲到早退,結果不會小“缺席”,易陷入完全不去學校。因這些原因,日本的父母很多就覺得養育男孩子很麻煩,希望要女兒。另外,男孩子的多數一旦成人便離開故鄉,離開父母。而女兒則留在故鄉,期望女兒將來照顧自己,至少覺得女兒比兒子能夠長期維持和母親的關系。這也是第一個孩子更想要女兒的原因。
養育男孩子時父母內心的安定最重要 要時刻充滿愛和幸福
那么男孩子的養育上什么最重要呢,一句話,是父母內心的安定。養育孩子,沒有比提供可以安心的環境更重要的,而能夠最大發揮作用的是父母自身內心的安定。父母情緒不安定,易怒的話,孩子也就得不到可以安心的環境。父母自身內心安定,充滿愛和幸福,對孩子內心的安定則及其重要。尤其第一個孩子是男孩的話,父母容易煩躁,保持內心的安穩更顯重要。子女教育的基本是在孩子0-6歲這段時間傾注所有的愛,0-6歲(乳幼兒)是孩子“精神基礎建立”最關鍵的時期,人生基本的安心感、信賴感的培育期。受到父母關愛的孩子會感受到“我是被愛的,我是父母的寶貝”。于是就覺得“我可以幸福,我可以做到”,對自己能夠肯定地認識。請對孩子說:“我愛你”。不光是心里這么想,還要用語言表達出來。擁抱,撫摸,親吻臉頰,對孩子給予多多的身體接觸。 “愛你” “你是世界上最寶貴的”這些話和擁抱、親吻這些身體親密接觸讓孩子在“我是被愛的”感覺中成長,請給孩子“我是被愛的”安心感。如果對孩子要發怒的時候,請離開孩子所在的地方一兩分鐘,一個人發泄一下,平穩一下情緒后再回到孩子身邊。和孩子一直在一起的時候,有必要一個小時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情緒煩躁地和孩子相處,會對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如果情緒煩躁,就參考以下方法,用一分鐘的時間調整一下情緒。 ☆拳擊靠墊等松軟的東西 ☆小聲地喊一下“你這個小混蛋” ☆撕不要的紙 ☆點上芳香劑,讓情緒穩定下來教育子女,比起時間,親密度更重要。如果父母不能長時間陪孩子,即使只能和孩子在一起1個小時也不要緊,請將這一個小時安排的充滿濃濃的愛。對孩子來說,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雖長,但如果不愉快,還不如短時間一起度過一個充滿愛和幸福的時光,這樣對孩子的內心穩定更有效。對于母親來說,還是按照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養育孩子。母親需要多長時間和孩子愉快相處,我建議根據自己的養育方式來決定。如果希望和孩子隨時都能在一起的話,就當家庭主婦;如果一天想和孩子分開五個小時左右,那就選擇當臨時工;相反,如果覺得自己不擅長養育孩子,一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最多五個小時就夠了,那就借助社會的力量養育孩子,自己主要從事工作好了。像這樣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養育孩子,對于母親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保持穩定的情緒很重要 。此外,充滿愛和幸福的育兒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忍耐力(精神回復力),和孩子一起度過充滿愛和幸福的時光,孩子就會有“我被父母愛著”的真實感覺,這易于讓孩子建立自信。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即使受挫折、失敗,也能夠重新站起來。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