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城固縣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機構的政策引領和支持下,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改革這一核心,積極探索課改路子,特別是在省市提出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打造課堂教學改革“新常態”之后,該縣以學校內涵發展為著力點,以實現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為目的,以義務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新常態大視導”活動為契機,不斷創新課改思路,全面落實課改工作各項要求部署,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教育管理措施到位,工作機制落到實處。該縣教體局高度重視教育管理工作,著力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落實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著力實施素質教育,打造高效課堂,提升教育質量。2012年制訂印發《城固縣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構建高效課堂的實施方案》,120多所學校360多個班級投入課改,同年,研究制訂《城固縣高效課堂評價標準》,將教師的目光聚焦到對課堂效益的追求。2013年,教體局制訂機關聽評課制度,印制專用《聽評課記錄本》,規定機關人員不能脫離課堂,每學期到校聽課不少于10節,有效促進了全縣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
——教研引領全面開花,研究成果不斷創新。縣教研部門創新開展教研工作,開展聯片教研、大學區教研、網絡教研和校本教研等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動,借助省市“名師大篷車”,通過“名師工作坊”“送教下鄉”“骨干教師培訓”“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引領推動全縣教研教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教研室統一制訂《教師校本研修手冊》,制訂《城固縣校本研修實施辦法》《城固縣教師校本研修量化評估實施細則》《城固縣教育科研課題研究管理辦法》,對學校校本研修、課題研究工作規范管理,并適時檢查指導、評估考核、表彰獎勵。學校校本研修工作成效顯著,課題研究工作縱向深入,近3年來,共結題國家級課題9個,省級課題92個,市級課題52個,縣級課題140個,對課堂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
——教改常態逐步形成,教育質量穩步提升。該縣朝陽初中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導促學、以學定教的五環教學模式”;集靈小學“路牌式教學法”;二里初中“抓練習環節,打造有效課堂”;龍頭小學“小學英語階梯式漸進教學法”;原公希望小學“分組學習、合作交流”等較成熟的教學模式、特色教法已初步形成。學校較好地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創造條件開齊課程,活動課、實踐課能有序開展。開發編寫了《張騫故里神奇桔鄉》《張騫與絲綢之路》等地方教材,部分學校開設了適合本校校情、師情、學情的校本課程,三級課程框架逐步落實。學校領導理念更新,各項制度基本健全,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工作抓得緊,抓得實,教師備課、作業批改檢查、賽課、評課、議課等學科教研活動已成為常態;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通過“新老教師傳、幫、帶”“師徒結對”“一師一課一議”“青藍工程”等活動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了很大變化,由過去的注入式、滿堂灌轉變為重視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基本落實;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轉變為能主動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自主學習成為常態;學校教學質量檢測呈現常態,教學質量穩步提升,2013年,縣教研室獲得陜西省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先進單位稱號;2015年7月,城固教師房衛華代表漢中市參加全國第四屆“教育藝術”杯課堂大賽獲一等獎。2015年,城關中學、朝陽中學被評為漢中市義務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2015高考全縣清華北大錄取4人,460人被“985”“211”大學錄取,優質考生錄取再創歷史新高。
——養成教育初見成效,課外活動全面開展。該縣著力打造校園文化建設,育人環境干凈整潔,儒雅井然,學校從細小處著手,抓學生習慣養成教育,注重留守兒童的關愛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將衛生保潔、宿舍管理、文明禮儀、守紀行為納入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評比范疇,培養了學生自我服務,自主管理能力。學校能堅持舉辦“兩節一會”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課外活動課程和興趣小組活動開展有聲有色,“漢字聽寫大賽”“經典誦讀”“舞蹈”“歌唱”“書法”“手工制作”等活動的開展,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陶冶了高尚的審美情操,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文/杜小華 鄒曉彥 謝勝霞)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