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們整合原版英文繪本,讓孩子們在充滿童真、童趣的閱讀世界中暢游。
深圳晚報訊 (記者 高申現) 從昨天上午開始,為期2天的全國小學英語研討會在深圳市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以下簡稱螺嶺外校)召開,來自全國的名師們齊聚一堂,開展最新的小學英語創新模式討論。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范坤表示,深圳在打造現代化和國際化大都市進程中,英語將在語言交流中占據重要位置,“要從小培養孩子主動學習英語的熱情。”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東談道,小學英語要把課堂還給孩子們,要還給孩子們學習權。
課堂教學——貼近生活
早在2007年,該校校長杜小宜就提出“讓英語回歸生活”。2012年,深圳市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成為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實驗學校后,英語科組積極踐行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三個基本觀點,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幾年來,英語團隊著力構建生活化課堂,力求促進學生的自主性成長。
杜小宜介紹說,螺嶺外校英語科組是一支專業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團結進取的團隊,現共有專職英語教師38人。目前,學校英語學科卓越發展,成績斐然。現有省、市、區學科帶頭人11人,深圳市兼職教研員1人,省教師工作室主持人1人,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2人。
同時,該校于2007年被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評為“首屆全國中小學外語教研工作示范學校”。2014年,英語科組被評為深圳市小學英語示范科組及廣東省小學英語學科示范科組。
據悉,秉承“生活化課堂,自主性成長”的教學理念,該校英語科組創造性地創設了課堂前哨環節,鼓勵學生們積極學用英語,并在課堂中創設生活化、情境化、角色化的語境,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樂于表達個性觀點。此外,教師們整合原版英文繪本,讓孩子們在充滿童真、童趣的閱讀世界中暢游,在語言學習、思維發展和情感浸潤中實現全面的成長。
杜小宜表示,近三年來,英語科組初步探索出了生活化英語高效課堂的科學模式,并構建了生活化英語課堂的六大指標,積極推進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實現了從關注教師的教到關注學生學的轉變,生活教育的研究也逐步走向深入,并提升其生活化課堂的情感體驗和發散性思維的發展。
“打開了了解世界的窗口”
為了充分發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螺嶺外校將美國本土教材《新派英語》與深圳本土文化相結合,對教材進行了生活化的解讀與再構。
杜小宜說,首先,英語教師將學科育人放在教育教學的首位。學校積極創設校園雙語環境:每周一的雙語升旗儀式讓孩子們體驗了儀式的莊嚴與英語的魅力;語言文化節、讀書月等活動,將學校的英語特色教育立足于厚重的中華文化底蘊中,使“中華情懷”與“國際視野”成為螺嶺校園文化精髓所在。
“學生能夠用英語思考、解決問題,進而提升語言素養、學習素養等綜合素養。”她說,教師在教學中以大量的體驗式語言習得活動為主,同時打破了學科間的壁壘,基于主題內容,充分挖掘各學科教材中共同的育人目標,開發了主題單元,力求整合發揮各學科教育合力,凸顯教育的整體性與學科的整合性。
她談道,學校把培養具有中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陽光少年作為目標。自2004年起,學校一直采用美國本土教材《新派英語》,共舉辦了11屆語言文化節,為學生打開了了解世界的窗口,增強了學生的國際理解能力。
這位校長表示,目前,學校與香港、澳大利亞等地的多所學校結為友好學校,開展師生互動交流活動。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培養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