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我市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在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上,我市不斷邁出新的步伐。
學校建起來 學生“樂”起來
這兩天,洛龍區中油小區的王艷心情格外舒暢。她一直擔心的孩子上學問題得到了解決,而且孩子在家門口就近入了學。
早上7點多,王艷牽著女兒謝惜玥的手走出小區,穿過馬路,走進了家對面的龍康小區小學。此時,校園里已有不少歡樂的孩子。
謝惜玥今年7歲。暑假前,王艷就開始四處為孩子聯系學校,雖然家周邊有兩所學校可供選擇,但離家都比較遠,交通也不方便。想想今后孩子要在路上來回奔波,王艷不禁有些擔心。王艷打算讓孩子到關林附近一所學校入學。買電動車、找午托班……王艷開始忙碌地為孩子開學做準備。
新學期即將開始,王艷發現家對面新建的學校陸陸續續有家長帶著孩子出入,一打聽,原來政府投資新建的龍康小區小學今秋開始招生了。窗明幾凈、設施齊全、師資力量不錯,離家只有一步之遙,王艷當即帶上孩子去學校報了名。
和王艷一樣,中油小區、龍康小區、中弘湖濱花園等小區適齡兒童家長同樣高興,不少在其他學校報名的孩子都紛紛被家長轉到這所學校。“孩子在家門口就有學上,政府真是為我們辦了件好事!”王艷說出了不少學生家長的心里話。
班額小起來 課堂“活”起來
走進西工區白馬小學一年級(2)班教室,桌椅疏朗地排列著,學生們正在認真地讀書。班主任李俐俐走下講臺,不時俯下身為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教室后面是圖書角,書架上放著圖書、繪本、手工作品等。
然而,這里以前不是這個情景。“一間教室六七十個學生,擠得碰著墻,小組討論扭不過身;個體輔導,老師得在桌凳間左右騰挪……”
變化,源自幾百米外西工區外國語小學的建設。今秋,政府投資新建的西工區外國語小學竣工招生,極大地緩解了白馬小學的生源壓力。
李俐俐說,現在一個班比原來少了20多個人,老師批改作業的量小了,解放出來的精力投入學生小組活動,還可更多地與學生交流,關注孩子的個體發展。生動活潑的課堂,高效的師生互動,圖書角琳瑯滿目的課外讀物……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進步,老師們倍感欣慰。
市教育局負責人介紹,在實施增量工程的同時,我市對熱點學校實行“大班額”報告制度,從制度上進行約束,確保“大班額”比例下降50%,為師生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
“白板”亮起來 農村娃“舞”起來
對農村孩子來說,能像城市孩子一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這樣的愿望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去年10月,我市一次性投資7700余萬元,全面啟動“班班通”工程建設,市教育局直屬的63所學校陸續開始進行“班班通”系統安裝。
今年新學期一開始,孟津縣橫水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們驚喜地發現,教室的黑板旁多了一塊白板,打開后居然能用手寫寫畫畫,還能播放音樂。這是我市實施“班班通”工程所帶來的課堂變化。
而孟津縣朝陽鎮朝陽中學的學生,已經享受到現代化教學帶來的學習效率提升。真實生動的畫面、飽含深情的講述,為農村孩子打開了快樂學習之窗。
自去年該校裝上了電子白板,學生閆冰茹就愛上了學英語,輕輕一點白板,標準的英語發音、游戲式的鞏固練習、生動逼真的情景對話時時吸引著她。如今,她擔任了班級英語小組組長。
“班班通”讓這些農村孩子便利地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實現農村與城市教育的對接,使我市的教育資源更趨均衡。
今年,我市11萬名學生、7200多名教師享受到了多媒體教學帶來的便利。
(記者 閆衛利)
相關鏈接:
為了解決學生上學難、大班額突出問題,我市啟動了增量工程,積極實施新建和改擴建學校工程。今年,城市區新建中學4所、小學8所、幼兒園21所。新建8所小學中,洛龍區龍康小區小學已投入使用,濱河小學、恒河小學、伊濱區1號小區小學正在建設中,西工區五女冢小學、洛龍區龍盛小學、伊濱區3號小區小學、4號小區小學正在進行前期規劃設計。新建幼兒園中12所已完成建設任務,6所正在建設中。改擴建工程,對城市區23所中小學校進行改擴建,其中中學19所、小學4所。
我市還對各縣(市)增加教育資源,新建中學13所、小學15所、幼兒園202所。
教育信息化為城鄉學生提供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機會。如今,“班班通”工程已經在各縣(市)區全面鋪開,3年內將全部安裝完成。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