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7月我市創建“候鳥書屋”以來,現已發展到4批40個試點村(校),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市文廣新局還將聯手上海浦東圖書館發展更多的“候鳥書屋”,并開展一些諸如留守兒童心理輔導等教育引導和演講比賽、閱歷日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更多的農村留守兒童切實改善精神文化生活,盡可能多給予他們以親情和關愛,使他們感受到黨、國家和社會的溫暖。同時希望通過創建“候鳥書屋”,引起全社會更多地關心和愛護留守兒童,使這些祖國的花朵開放得更加絢麗多姿。

自2013年7月15日市文廣新局與上海浦東圖書館簽訂共建“候鳥書屋”協議書和首批圖書、電腦、光盤等器材發放到村以來,至今年6月底,在我市5縣3區共建“候鳥書屋”(設在行政村村部或鄉村小學)4批40個,累計發放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各類圖書近4萬冊、臺式電腦80部以及電腦桌椅、電子閱讀器、光盤讀物等一批物資器材,平均每個試點村收到圖書800冊、電腦兩部、電子閱讀器兩臺以上,受益留守兒童約4000人,其它青少年(包括周邊村)約2萬人。
近期,市文廣新局與浦東圖書館學會牽頭,又啟動了結對認領助學困難家庭留守兒童活動,上海等地26個單位、個人結對認領我市留守兒童102人。
“候鳥書屋”的出現,使原有的村農家書屋或學校圖書室得到充實和提升;通過開展的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夏令營等系列活動,使得書屋的吸引力增強,其中部分書屋已經成為當地農村兒童的育才屋、連心屋、溫馨屋。
新聞現場
市文廣新局和上海浦東新區圖書館學會聯手啟動
閱讀推廣·關注留守兒童

11月24至25日,由市文廣新局和上海浦東新區圖書館學會牽頭,“故事媽媽”(參加浦東圖書館組織培訓的第一期閱讀推廣人)、來自上海的志愿者(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研究生),以及上海浦東圖書館工作人員一行9人,來到裕安區順河鎮廣廟小學,先后用1天半時間,對該校100多名學生進行閱讀推廣及對留守兒童心理輔導。據悉,市文廣新局和上海浦東新區圖書館學會計劃繼續合作,將這項活動深入持續下去。
“故事媽媽”黃紅、嚴紅艷老師和華師大研究生楊苗、胡宇洋、梁筱嫻等人在走訪學校老師和學生后,采取為孩子講故事(如“丟了項鏈的公雞”、“大樹在唱歌”、“女巫溫妮”等),做游戲(“搭長城”、“制作自己名片”)、課堂體驗(“愛的鼓勵”、“大腳丫跳芭蕾”)等形式,啟發孩子們認知自我價值、樹立自信、培養團隊意識以及如何感受愛與關照、熱愛自然、欣賞生活、學會做更好的自己等。當二年級學生李傳浩(“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在參與“愛的鼓勵”體驗活動后說出“老師辛苦”后,“故事媽媽”黃紅老師立即擁抱了他。這樣的親情行為在課堂里多次出現,志愿者一行生動活潑和互動的教學形式,吸引孩子們積極參與。臨行前,許多孩子與老師們擁抱,久久不愿離去。同時,一行人還隨機開展了針對教師、監護人員的閱讀指導和關愛指導等,以實現該活動在該地持續有效地進行。(衛國 記者 流冰/文 馬麗/圖)
新聞回顧
“候鳥書屋”:
大別山區留守兒童的家
“有那么一群兒童,每天每時都盼著父母歸家;有那么一群兒童,生病時沒有父母溫暖的懷抱;有那么一群兒童,無人分享他的歡樂或痛楚;有那么一群兒童,咀嚼著與年齡不相稱的寂寞孤獨。我,不幸成為這樣的兒童。”這是安徽省六安市的一名留守女孩,在今年5月底舉辦的“‘候鳥書屋’伴我成長”主題演講比賽中講的第一句話。這名女孩今年13歲,和其他10多位演講者一樣,作為留守兒童,他們都從大別山區的“候鳥書屋”中,收獲了快樂和戰勝孤獨的勇氣。
“候鳥書屋”由上海浦東圖書館和地處大別山區的六安市文廣新局從2013年起聯手建設,目的是改善六安當地留守兒童的閱讀條件。浦東圖書館為每個書屋配送了800冊圖書、兩臺電腦和電子閱讀器等,同時負責書屋管理人員的培訓。2013年至今,已有40個“候鳥書屋”在六安的5縣4區分批建成,直接服務讀者近5000名,每個書屋又向周邊村(社區)輻射,惠及留守兒童兩萬余名。目前,他們正朝著建設100個書屋的目標努力。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