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親子頻道作為合肥本土最大孕嬰交流平臺,一直致力于服務萬千網友,我們【親子聯盟】一直有豐富多彩的線下互動活動,為了更好的幫助更多新手爸媽養育健康寶貝,線上特推出【親子大講堂】,每期講解一個寶媽寶爸在育兒時需要關注的知識點,希望給大家的育兒提供一些幫助,助力寶貝開心健康成長。
本期親子大講堂就為各位寶媽來講一講家長兒童六歲前應具備的5種能力。
“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中國諺語跟西方現代心理學的理論類似,都認為兒童的早期心理特點和性格是長大后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幼年時期的經歷將影響人的一生。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學前教育對孩子今后成長的重要性,孩子剛出生就報名參加早教班,竭盡所能讓孩子上最好的幼兒園,并早早學習各種特長……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要上各種早教課嗎?孩子的學前教育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呢?我們家長應該在早期教育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
 兒童六歲前應具備的5種能力 你孩子差幾個
6歲前孩子該具備的能力
學會表達、思考、實踐、協作和創造
瑞士兒童第一協會秘書長Monica Shah Zeeman 女士告訴我們,學前教育階段的孩子需要培養5種基本素質:
首先要有一個開放性的思維,他們不僅要玩耍和實踐操作,還需要有一定的社會交際能力,他們必須學會傾聽,觀察周圍的事物;
其次要有思考的能力,需要把心理的想法形成語言來與人溝通和交流;
第三是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因為5歲的身體就決定了15歲的身體;
第四要有一定的創造力,要讓孩子在創造中找到存在感;
第五要有一定的知識和實踐的能力,比如知道這個桌子是什么做的等等。
與瑞士專家的觀點類似,巴黎學前教育督學、顧問Eve Leleu-Galland女士認為,孩子在學前教育階段需要培養口頭表達能力,自我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探索世界的能力,以及接受外界信息、自我感覺、創作和創意能力。
事實上,孩子的早期教育重點并不在于學了多少實際的知識,比如背了多少首古詩,會彈幾首鋼琴曲,最關鍵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學習能力。
學前教育最受關注的教學法
蒙臺梭利PK華德福
幼兒園是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場所,在選擇幼兒園的時候,很多家長會非常關注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蒙臺梭利是目前國內較受歡迎的教學法,華德福教學法近兩年也開始受到國內家長的關注。那么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兩種教育方法。
蒙臺梭利教學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傾其畢生經歷所創造的,其精髓在于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
Monica Shah Zeeman 女士認為,與一般的課堂教育相比,蒙臺梭利教學法有如下特點:強調意識和社交發展,課堂上老師讓學生自由發揮而不是由老師來控制課堂,讓孩子在自由環境下培養自律,針對每個孩子的心理進行個性化教育,鼓勵孩子們互相幫助,讓孩子自己選擇實踐的任務,且不限時間完成課堂任務,甚至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在同一個班學習等。
華德福教育是魯道夫史代納根據自創的人智學理論創建的。簡單地說是一種以人為本,注重身體和心靈整體健康和諧發展的全人教育。
中國—歐洲華德福教育代表衛躍嶺說,華德福教育倡導“萬物皆有時”,強調通過“節律”“游戲”和“藝術活動”來進行早期教育,決不讓3歲時的孩子做4歲時該做的事,不讓孩子過早開發智力和學習知識技能,倡導自由玩耍和游戲,并通過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來進行教學。
華德福提倡孩子多玩一些原始材料制作的玩具,包括沙子、石頭、樹枝、貝殼等,因為越原始、越簡單的玩具,越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反之,一些越高級的玩具由于只有一個傻瓜式的按鈕,越容易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華德福認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因而家長和老師一定要以身作則,同時一般不允許孩子看電視,以免模仿不良習慣。
對比來看,蒙臺梭利和華德福各有千秋,也各有利弊,門派之爭也有近百年。但是對于國內的家長來說,無論是蒙臺梭利和華德福都是洋產品,一定比國內的高大上,也因此催生了一大批蒙臺梭利幼兒園和華德福幼兒園。需要提醒的是,這兩種教育法要得到很好的實施,老師非常關鍵,并不是擺放一些蒙臺梭利教具就是蒙臺梭利教育,也不是讓孩子在農莊里生活就是華德福教育,家長還需擦亮眼睛。
家長在學前教育階段要做的兩件事
學前教育是老師、家長和孩子來共同完成的,因此家長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務必要做好以下兩件事。
第一件事:要為孩子選擇一家合適的幼兒園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