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豆包”入學第一天,哭著喊著不上學的少了,可新生家長們的入學焦慮癥卻越來越嚴重,吃飯、安全、交友、發言……,每一樣都能引起家長們的過度擔憂。
對此,沈陽市二經二小學專門為一年級新生設計了“始業課程”,開學第一個月老師將通過熟悉校園活動,行為習慣養成訓練,家庭教育課程等內容,幫助“小豆包”適應新環境,養成良好的習慣,讓接下來的學習更有后勁兒。昨日,針對開學各學校家長們出現的小狀況,二經二校德育主任也給出了解決策略。
擔心過度 仨家長接娃一個接走那倆慌了
昨日上午7時許,“小豆包”家長們早早就送孩子來到了新學校。“上課搶著發言啊。”“誰欺負你了就趕緊跟老師說啊。”一聲聲叮囑從校門口擁擠的人群中傳出來。
孩子進學校一個多小時了,還有大批家長在學校大門外守著。晚上接孩子放學時,校門前更是熱鬧,有的家庭不只倆老人都過來了,提早下班的年輕家長也趕了過來。
昨日下午4時許,某小學一年級班主任接到了這樣的求助,“老師,咱家孩子丟了,我在門口一直等到最后也沒看著她出來。”經驗豐富的老師趕緊安慰說:“給你家其他人打個電話問問,看是不是已經接走了。”這名家長這才想起給家人打電話。隨后長舒了一口氣說:“哎呀媽呀,嚇死我了,我家三個大人分頭來接的,已經被孩兒她爸接走了。我和老人剛才都急完了。
點評:獨生子女家長的家長易患開學過度焦慮
沈陽市二經二小學德育主任赫威介紹,近年來新生開學后經常出現類似的情況。雖然現在生二胎越來越流行,可今年入學的一年級“小豆包”大多還是獨生子女,更主要的是,他們的父母也大多是獨生子女。這“獨生子女的獨生子女”受到長輩的關注也格外多。因為一個家庭雙方老人都圍著一個小孩轉,過度的關注往往就會帶來過度的焦慮和緊張,這就是俗話說的“關心則亂”。
建議在接送孩子問題上,由一個家長完成即可。
好勝過度 孩子課堂上沒舉手家長一頓批
“今天舉手發言沒?”“沒舉手發言。”“為啥沒舉手發言呢?這孩子咋聽不懂話呢,早上不是告訴你了嗎?班里這么多人,得搶著發言啊,要不老師都關注不到你。剛開學你得給老師留下好印象,要不老師以后該對你不好了。”
聽著家長一句句教導,孩子只是默默地低頭聽著。
點評:對慢熱型孩子家長也該等一等
如今,“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個理念已經深深融入家長們的思想里。對很多家長而言,小學就是一個新的起跑線,尤其是剛剛入學時,孩子每天的每一個表現都受到高度關注。
赫威主任說,最好的教育不是凡事都爭第一,而是針對不同類型的孩子給出適合他的教育方法。
有些孩子是“慢熱型”,不舉手時他可能在思考,或是還沒有適應新環境,這時如果強迫他快步爭先,可能給孩子帶來的是逆反心理。
因此,建議家長們放松心態,細心觀察孩子,等一等孩子的腳步,在輕松氛圍下成長的孩子,當他全力奔跑時腳步才更輕盈,才能跑出更好的成績。
愛心過度 老人打算天天給孫子送外賣午餐
“今天中午吃的啥,愛吃不?”孩子剛上小學,很多老人都喜歡問孩子這句話。平時啥都愛吃的孩子對新學校的午飯也依舊熱愛,平時挑食的孩子一聽家長問便抱怨起來:“不好吃,我想吃肯德基。”
看到大孫子可憐巴巴的眼神,有老人立刻拍板決定:“那咱不在學校吃了,你愛吃啥,奶奶給你天天送。”
點評:孩子的壞習慣多數是慣出來的
赫威主任介紹,現在沈陽的多數學校都是營養配餐,在營養上家長大可放心。在口味問題上,很多孩子有挑食的不好習慣,當家人問及“好不好吃”問題時,這些孩子就會順勢回答不好吃。其實,如果家長不把關注點引導到這個問題上,孩子可能就不會關注。當其他小伙伴都大口大口吃飯時,自己也能慢慢適應,改掉挑食的壞習慣。因此,家長不要在孩子衣食住行上太過講究挑剔,孩子很多壞習慣都是家長這樣慣出來的。
干預過度 孫子打架倆老人來評理
昨日放學時間,某小學校門口,倆老人一手拉著各自的孩子,一手推搡著對方,嘴里還理直氣壯地跟前來拉架的學校老師說著自家孩子多委屈。
激烈的爭論辯解中可以聽出事情的大概,老人手牽著的都是一年級小男生,一個老人是孩子的姥姥,另一個老人是孩子的奶奶。
并不是兩個老人有了什么矛盾,而是兩個孩子在學校時因為鉛筆吵了架,其中一個孩子胳膊被另一個孩子撓破了。
本來倆孩子的矛盾已經被老師調解和好了,沒想到放學時,老人發現孩子胳膊上的傷追究起來,非拉著“傷人”孩子的家長進學校評理。
點評:孩子的人際關系家長不要包辦代替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