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由于孩子年齡小,生理、心理上都不成熟,加上沒有經驗,在生活中最容易犯錯。孩子成長的過程本身就是親歷社會的過程,是在一次又一次超越犯錯的基礎上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讓孩子從消極的經歷中,獲得積極的認識,從錯誤中吸取經驗,這樣孩子才能得以迅速成長。錯誤的經歷不是孩子成長的包袱。而是孩子成長的財富。
很多年輕的媽媽有這樣的體會,即使當孩子很乖,很愉快地在一邊玩的時候,還是擔心孩子突然什么時候失控,擔心孩子會變得像上次那樣放縱。當然,孩子不可能就像家長[微博]所預期的那樣去做,總是在不斷地犯錯。但不管怎樣,父母都必須面對現實地接納他們所犯的錯誤。如何對待孩子犯錯,怎樣讓孩子反省,是每個父母應該注意的問題。
有些父母認為,只有嚴厲的管束與懲罰才不會讓孩子犯錯。不錯,孩子因為懼怕家長的權威而停止錯誤行為,能暫時起到一定效果;但是,長期下去,會妨害孩子的成長。只有讓孩子在自發或自覺的情況下,去盡量不犯錯誤,或犯了錯誤及時改正。才能使孩子成長為規則的遵守者,才能產生自律與責任心。尤其對大一點的孩子而言。正是生活、人格上要求獨立的時候,他們已經明白“民主”與“權利”是什么。過分的懲罰,往往只能得到他們的自衛和反抗。或者是消極抵御。即使是兒童。也會產生這種心理。只是表現形式沒有那么明顯。
李琪是個6歲的男孩,已經上小學了。
有一天,李琪在喝牛奶時,無意把牛奶潑在桌上,李琪覺得好玩,用手指蘸著牛奶在桌上寫起字來。媽媽走過來,不容分說,在兒子的屁股上敲幾下,并大聲呵叱說:“你這孩子,怎么能這樣?”
又一天,李琪在喝奶時,無意又灑了幾點在椅子上,李琪本來想把灑在椅子上的牛奶擦掉,在他用手擦時,不僅沒有擦掉,反而越擦越臟。媽媽見狀,上前又在李琪的屁股上拍了幾巴掌,并說:“我上次告訴你,不要這樣,你就是不聽,你可能是嫌上次打得不夠疼是吧?”李琪覺得非常委屈,哭了起來。
媽媽見兒子哭了起來,厲聲說:“你做錯了事,還哭,是打輕了嗎?”
兒子停住了哭聲,拿起牛奶,全部往椅子上一倒,并用手一抹,把椅子上抹得亂七八糟。
媽媽站在一旁傻眼了,不知怎樣才好。
孩子犯錯,一定有犯錯的原因。這位媽媽沒有弄清孩子犯錯的原因,沒有通過溝通,給孩子解釋的機會,開口就罵,動手就打。不僅沒有使孩子改正錯誤,反而使孩子萌生了反抗意識,用故意犯錯來向媽媽示威。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大人都有經常犯錯的時候,何況孩子呢?
黃洋現在是一家汽車制造廠的高級工程師,技術攻關組組長。他帶領小組的同事研究出的新型發動機,不僅運轉性能穩定,而且油耗少,備受消費者青睞,因此為公司創造了很大的利潤。黃洋能取得現在這樣成績,與他當醫生的媽媽對他的精心培養是分不開的。
在黃洋小的時候,有一回,他嘗試著從冰箱里拿一瓶牛奶,竟失手把瓶子掉在地上,瓶子摔碎了,牛奶流得滿地都是。
他的母親聽到響聲后,來到廚房,看見滿地的牛奶,說:“哇,你還真行啊!我幾乎從來沒有看見過這么大的奶水坑。反正瓶子已經摔碎了,牛奶也無法從地上弄起來,在我們要清理它以前,你是不是要在牛奶中玩幾分鐘呢?”
黃洋真的就這么做了。幾分鐘后,母親說:“你應該知道,每次當你制造這樣的局面時,最后你還是得把它清理干凈,讓物歸原處,你想這么做嗎?我們可以使用一塊海綿、一條毛巾或一把拖布。你喜歡哪一種?”黃洋選了海綿,于是母子倆開始清理滿地的牛奶。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