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FP圖
本報記者 彭薇
不少幼兒園和小學新生家長[微博]很苦惱:孩子在課堂上老是坐不住,容易走神,聽不到老師講課的內容;回家做作業磨蹭,一會出來喝水,一會又吃零食,定不下心……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孩子在一段時間里無法集中注意力導致的。
注意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也是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的基礎。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可以先從注意力抓起。心理學家認為,注意力是一項品質,也是一種能力,完全可以訓練。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記者就此采訪了上海市悟誠教育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咨詢師心雅和一些小學老師,請他們推薦了一些實用方法。
做幾個視覺小游戲
心雅說,注意力的訓練是一個過程,涉及多方面因素。在多年的研究與實踐過程中,他們發現通過“積極心理暗示、趣味游戲與行為訓練”相結合,加上家長的積極配合,會有比較好的效果。限于篇幅,這里主要介紹幾個視覺注意力趣味游戲。
訓練注意力最常見的游戲是“許特爾圖表”。在一張紙上畫25個(5行5列)方格,將1-25共25個數字次序打亂,任意填寫在方格內。訓練時,讓孩子用手將1―25的數字按次序指出,同時誦讀出聲。
這項訓練可以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訓練孩子注意力的選擇性。一般來說,注意力比較集中的孩子在50秒內可以完成,不集中的孩子首次做此類訓練,一般要60-140秒,經過1個月訓練能提升到50秒內。效果好的,可以在30秒內就完成。第二階段是孩子注意能力的持續性訓練。家長可以多制作幾張卡片,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如在5分鐘內)內高度集中注意力,以自己最快的速度查找,看孩子可以查找完幾張。規定的時間應該從短到長,一開始不宜太久。家長們可以采用不同方式來保持孩子的訓練熱情,比如既可以順找1-25,也可以倒找25-1,或者按順序查找偶數和奇數等。
乒乓球經常被拿來當作訓練注意力的道具。一項是靜止訓練,讓孩子將乒乓球拍平端于胸前,離胸約10厘米左右,保持球拍不傾斜,然后將乒乓球輕輕放于球拍中間,在球停穩后把手拿開,目光要始終注視球拍上的球。若球要掉落,可利用手腕巧勁微調球拍使球不落地。家長可用秒表在旁邊記錄時間,球落地算一次,每天做幾次。
還有一項是動態訓練。在地上畫一直線,讓孩子將乒乓球拍平端于胸前,離胸約15厘米,將乒乓球輕輕放于球拍中間,目光要始終注視球拍上的球,做好起跑準備。起跑后,盡量沿所畫直線前進。家長用秒表記錄時間,以便對照。
心雅說,大部分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共同表現是:視線總是游移不定,很難長時間注視一樣東西。因為眼睛是接受信息的主要通道,一半以上學習信息要經過眼睛到達大腦,如閱讀、書寫、做作業等都有賴于眼睛的運動能力。實踐證明,這幾項視覺訓練,能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持久性,鍛煉耐心。
有趣的家庭游戲
在一些小學,對于新生家長,老師們都會推薦一些隨時可做的家庭小游戲,來培養提高孩子的專注力,使他們盡快適應小學學習生活。
“開火車”。父母和孩子三人圍坐一圈,每人報上一個站名,通過幾句對話來開動“火車”。比如,父親是“北京站”,母親是“上海站”,孩子作“廣州站”。父親拍手喊:“北京的火車就要開。”大家一齊拍手喊:“往哪開? ”父親拍手喊:“廣州開。 ”這時,孩子要馬上接口:“廣州的火車就要開。”大家又齊拍手喊:“往哪開?”孩子拍手喊:“上海開。 ”這樣,火車開到誰那兒,誰就得馬上接得上口。“火車”開得越快越好,中間不要有間歇。
“復述數字”。大人一開始先報簡單幾個數,讓孩子復述,再不斷增加,每次只增加一位數。比如,大人報“357”,孩子重復一遍,大人再報“3572”,孩子再重復,大人再報“35729”,孩子再重復,以此類推。孩子能記住的越長越好,但也要看程度適可而止。
“給句子添加詞語”。比如,家長先開個頭:“我有一本書”,孩子接“我有一本紅色封面的書”,大人接“我有一本紅色封面包了書皮的書”,孩子接“我有一本紅色封面包了書皮、嶄新的書”……以此類推。
“比比誰說得多”。比如,家長和孩子說說“動物”的種類,看看誰說的多。家長報“老虎”,孩子報“獅子”,家長又報“狗”,孩子報“貓”……大人和孩子所說的詞語不能重復。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