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明劉燕華張磊報道 本報廣饒訊說話干脆,做事利索,穿著整潔樸素,這是廣饒縣丁莊鎮崔道村婦代會主任張海燕給人的第一印象,在村里,她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那就是9歲女孩小益嘉的“代理家長”。幾年來,她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小益嘉,給了她母親般的關愛。 2011年,小益嘉的父親因腦溢血癱瘓,母親又有嚴重的精神障礙,根本沒有能力照顧她。張海燕得知這種情況以后,來到張益嘉家里。“當時是冬天,一進門就看見孩子長長的頭發又臟又亂,身上穿著看不出顏色的秋衣秋褲,腳上穿著一雙斷了鞋帶的塑料涼鞋,身旁破舊的沙發上放著一個啃了一半的涼饅頭,手里提著燒水壺,踮著腳尖往暖瓶里倒開水。”張海燕回憶道,不知道是因為天冷還是壺太重,小益嘉渾身抖個不停。這種場景讓人看著心酸,張海燕忍不住掉下了眼淚,她走過去,幫小益嘉倒了開水,并試著和她講了幾句話,孩子仰著臟臟的臉龐,眼睛直直的,一句話也不說。 這時張海燕才意識到,這個孩子因為平時和別人交流太少,連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從那刻起,張海燕下定決心,要幫幫這個孩子。從此,張海燕就主動當起了小益嘉的“代理家長”:只要一有空,她就會去小益嘉家中幫她洗衣、做飯、梳頭和她聊天,讓她把心中的不快告訴自己,和她一起分擔解決。張海燕在家里做了好吃的,她都會把小益嘉接到家里來和她的孩子一起分享。現在,張海燕的兩個孩子也養成了習慣,家里只要有好吃的都會給小益嘉留一份。 從小益嘉升入小學后,每天晚上都會到張海燕家里和她的孩子一塊做作業,張海燕自然地擔當起了孩子的“輔導老師”,幫助她檢查作業、簽字、溫習功課。之前的小益嘉每每在課堂上上課,總是呆呆地望著窗戶外面,不知道在想什么,老師的提問,她也是站起來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當張海燕了解到這些以后,利用溫習功課的時間她會主動讓孩子回答她提出的一些問題,這樣久而久之小益嘉學習的注意力開始集中,課堂上可以回答老師的問題,甚至開始主動舉手要求答題。 每到秋收季節,為了不讓小益嘉的父親著急,張海燕和丈夫都會開著自家的農用車,幫他們收回玉米,再播種上小麥,平時,還為小益嘉添置學習和生活等用品。 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小益嘉對這位“代理媽媽”更加信任,也更依賴。2012年10月22日,夜里11點,天下著大雨,忙碌了一天的張海燕正要準備上床睡覺,突然手機鈴聲響起,低頭一看電話號碼,是益嘉父親的手機號碼,接通電話后,電話那邊傳來益嘉虛弱的聲音:“張媽媽,我好難受,我好想你。”顧不得打雨傘,張海燕往小益嘉家跑去。渾身濕透的張海燕,來到小益嘉家里,才知道孩子白天在雨里玩耍,著涼發燒了,難受的她用爸爸的手機撥通了張海燕的電話。顧不得多想,張海燕給小益嘉穿好雨衣,抱起她往衛生室趕去。凌晨1點鐘,小益嘉的燒退了,安靜地睡著了。而此時此刻的張海燕才發現自己的身體在哆嗦,醫生看著她說:“你光顧著照顧孩子了,自己也著涼發燒了,趕緊快回家換暖和衣服,我幫你打上一針。” 然而,直到小益嘉輸完液,張海燕把孩子送回家,她才來到衛生室給自己打了一針。“孩子身體弱,萬一不及時治療,留下病根怎么辦?我身體好,扛這一會半會不礙事,為了小益嘉那句‘張媽媽’,俺做啥都值了。”事后張海燕告訴醫生。 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2013年,張海燕帶著小益嘉參加了東營市婦聯“同享藍天,共創和諧”特殊困難兒童關愛行動啟動儀式”,在那里,小益嘉得到了愛心家庭鞠效貴以及其他愛心群體給予的救助金,學習用品等諸多幫助。去年,在廣饒縣婦聯開展的“希望之星―點亮心靈之星”活動中,縣婦聯又為小益嘉送去了1000元特殊困難兒童救助金。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現在的小益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習成績提高了十幾個名次,衣服穿得干凈整潔了,也能主動和別人交流了。愛心讓小益嘉找回了自信,愛心成就了張海燕一顆無悔的責任心,只因讓困難的家庭生活得更加美好。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