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爾夫親子網導讀】于丹,是一位中國當代知名文化女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院長,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著名電視策劃人,被譽為中國電視業的“軍師”。中共黨員,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共十八大代表。
1.我希望孩子在學校受到尊重,因為孩子會因為鼓勵而變得更好!
我們現在有一種教育的失敗,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沒有天真,板著臉像一個小大人,長大了以后也沒有氣象,一直是一種狹隘的斤斤計較的心胸。
小與大,在小的時候就應該有小的活潑、小的創造,在大的時候就應該有大的承諾、大的擔當,人這一輩子按照他正常的邏輯軌跡去成長,也許這是最好的一種選擇。
我們不能跟一年級的孩子講讀書是一種責任、一種使命,讀書是對于民族血脈的接續,這不是對一年級孩子該說的話。在他們的感受里,讀書是一種滋味,而學習是一種狀態。
那種甜甜的吃糖的滋味,在品書的時候,也能夠遇得著。那種美美的受著陽光獎勵的狀態,在學習的時候也能感受得到。所以我想一所真正好的小學,是把一個兒童與生俱來所帶的權利首先還給他,是對一個人生命的尊敬,這種尊重其實是從孩子開始。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就僅僅是一個教育的載體,任何一個以后想要成為獨立擔當的公民,他在小的時候必定是受過老師和父母尊敬的。一個從小受尊敬的人才會深刻地去尊重別人,并且有尊嚴的生命在成長中才會特別地自律,人為什么會改錯?不是因為挨打、挨罵,別人批評冷眼多了就改錯,反而是因為他受鼓勵和贊美,他覺得以他的尊嚴和自律改掉那些小小的毛病,他會更加美好。
好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一種氣場,讓學生在這個氣場里受到熏陶,這比任何書本上的規章都更加重要。
2.我期待學校鼓勵學生有所作為,也告訴孩子有所不為!
作為一個家長、一個母親,最期待孩子在學校得到什么?
首先,我期待孩子在學校,在小學能夠擁有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生命常識。也就是說在今天,我們人人都在追求最高分、最高值的時候,我們忘了問一件事,什么才是我們的底線?
我想小學是給孩子提供生命常識教育的,這種常識包括一個人對于自我的認知,對于社會最基本規則的認識。其實常識是一個人在未來社會的行動標準。當大家走進中學、走進大學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看見老師在鼓勵學生有所作為,但是小學生學會的人生常識只是會告訴他人生什么有所不為。雖然只是小孩,但會被老師、家長一次一次告訴他不可以撒謊,做一個誠實的人,這是一個底線。
成長雖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它也有一種悲涼,我們的社會正越來越多地失去常識。當我們擁有了越來越高精尖的知識時,我們往往發現底線失守了。大人有的時候遠遠不如小孩子誠實。不一定是編造謊言才叫不誠實,當一個人失去人格、阿諛諂媚時,他已經在不誠實的路上走得很遠很遠。在我看來,幼兒園和小學幾乎奠定了一個人的常識,一個人走出小學校園的時候所奠定的價值觀念就是他一生的根本。
3.我很希望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責任教育應該在孩子多大時才能說?身為大學老師,我覺得到大學生時再談責任已經太晚,很多東西他都承諾不了、履行不了。
今天,我們很多家長不知道怎么當獨生子女的父母,因為過去中國多子多孫的時候,是兄弟姐妹拉扯著就長大了,但是現在的孩子全是被供奉著長大的。
如果一個一周歲的孩子摔倒后,椅子要被挨打,他到6周歲上小學的時候就會覺得一道題算錯,是因為媽媽頭天沒檢查,到十二歲他上初中的時候就會覺得作文沒寫好,這是因為爸爸輔導得不夠,到了18歲他進入大學的時候,他會覺得大學考得不夠好,他的生活條件不夠富裕,這是因為他沒有一個對得起他的家庭。
這就會看到很多情緒,這就是從很小的時候一個人不為自己買單的結果。小孩子要學習獨立的承諾,孩子越年輕他能說我錯了,大人要給他鼓掌喝彩。
4.要鼓勵孩子那種異想天開的天真和創造力!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