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今天有老師的老師來聽我們上課呢……”9月18日上午8時,吳寧一校二3班學生蔡凱樂跟同學們正在說著悄悄話。吳寧一校高度重視新課程改革。深化課程改革不只是增設拓展性課程,如何規范實施基礎性課程,讓學生學得有意義,并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始終是課程改革的關鍵。因此學校邀請東陽市教研室小學部主任何學良和各學科教研員來到吳寧一校調研,為深化課改把脈問診出良方。
各門學科同開課
全校各個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美術、音樂等各個學科,同時開課,請教研員隨堂聽課,課后立即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體育教師張雪婷,年輕活潑,深得學生喜愛。在體育課上,她變身“雞媽媽”,帶著學生們做著各種活動,小雞熱身操,小雞學本領,再到小雞仔大戰。在一個個活動中,學生儼然就是一只只可愛的小雞,積極地、努力地學習本領,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原地運籃球的技術動作。
數學教師王婷執教四年級數學課《線的認識》很接地氣。課一開始,就讓學生畫一畫自己喜歡的線,從學生畫出的各種直的、彎的線中提煉出新知識。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學生無拘無束,發言也就相當地萌趣,“線段有2個頭”,“無限地長下去長下去長下去”,王老師適時的引導,將其轉化為精準的數學語言。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占了主體地位,他們展示出良好的學習能力,主動積極,興趣盎然。
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老師,都共同地關注到學生學習的過程。語文教師王頻執教二年級課文《植物媽媽有辦法》,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城市里的孩子極少接觸到蒼耳這種植物,如何讓學生深入認識到蒼耳并知道它的傳播方法,王老師一直在思考。有一天,她在給3歲的兒子讀繪本時,突然發現有這樣一本繪本《咕嚕汪和小刺球》,里面講的正是小狗咕嚕有一天到草叢里玩,帶了滿身的小刺球回家。媽媽告訴咕嚕:“這是草叢送給你的禮物,不僅你有,小田鼠啊,小蜥蜴啊,都有這個禮物。落到地上,就會慢慢變成草叢。”聽了媽媽的話后,小咕嚕就跑到空地上搖啊搖,把草叢的禮物送給了大地,“草寶寶,草寶寶,快發芽,長成一片草叢吧!”這是個很有愛的繪本故事,里面的小刺球正是蒼耳。王老師就把這本繪本帶到了課堂上,繪聲繪色地跟二年級學生講起了這個故事。學生眨著天真好奇的眼神,深深地記住蒼耳傳播種子的方法。教研員呂綠陽對這節課做了高度評價,他對年輕教師們說:“王老師教學16年,她的教學風格已非常成熟,你們要多向她學習。”
磨課團隊很給力
教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要追求每個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王頻老師的課充分演繹這一點。在吳寧一校,所有教師都有這樣的共識:在設計教學時,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優美、和諧、人文的課堂。
語文教師趙明月在選擇課文時,沒有刻意安排。她按照教學進度,按照自己對學生的理解,上了《走遍天下書為侶》一課。第一次試教,趙老師這樣引入:很久以前,有個名叫克羅蒂婭的小姑娘,曾經這樣想象過:有一棵美麗的大樹,濃蔭郁郁,很多的書長在茂密的樹枝上,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摘下來。尤其是那些漂亮的彩色畫冊,總是長在最矮的那些樹枝上,小娃娃們一伸手就夠得著……趙老師的初衷是同樣是孩子的想象,這樣引入肯定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但是試教后,磨課團隊指出,這樣引入耗時太長,學生的體驗也不夠。不如換一種方式,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豐富的旅行經歷,因此可以直接談話切入:當你走遍天下時,你會帶一樣什么東西?這個話題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學生的回答很快切入正題,因為這是學生們最直接的體驗。磨課團隊還建議,要聯系生活實際,緊緊扣住主題“走遍天下書為侶”讓學生想象拓展,跟隨著作者,耐得住孤單,啟發學生堅持閱讀,常讀常新。最后以一棵“長滿書的大樹”結束課堂,不僅與文題遙相呼應,而且讓學生相信,世界上真有這么一棵長滿書的參天大樹,在大樹的綠蔭下,所有的孩子,無論是藍眼睛、黑眼睛,也無論是黃皮膚、白皮膚還是黑皮膚,都能夠相聚在這棵大樹下。
語文教研員呂君蘭聽了這節課后,說:“我聽了很多很多調研課,大多數年輕教師都會選擇一些特級教師上過的精彩課堂來模仿演繹。但《走遍天下書為侶》這篇課文我很少聽到有教師拿出來上,一校的教師有勇氣,這是一校教師的原創,同時也說明一校有一批優秀的語文教師。”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