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 (記者 蘇妮)9月24日,在“2015中國循環經濟發展十年峰會”上展出的青少年手工環保作品吸引了眾多嘉賓駐足欣賞。廢紙、包裝盒、廢棄鉛筆頭、吸管……這些以往已經被扔進垃圾箱的物品搖身一變,成了富有童趣的藝術裝飾品,孩子們的創意賦予廢棄物新的靈感與生命,也帶給成年人新的環保啟示。
寓教于樂 植根環保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賈峰曾指出,要提升公眾參與循環經濟的積極性,加強對中小學生的環保教育尤為關鍵。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教育大綱》,已明確要求把環境教育內容納入中小學正規教育里面。
而今環保教育成果在此次“2015中國循環經濟發展十年峰會”上得到了展現,現場展出的青少年手工環保作品讓與會嘉賓眼前一亮:顏色繽紛的花園城市、廢舊報紙和紙箱制作的鳥巢模型、衛生紙圈和舊衣服制作的收納盒,一個個創意作品傳遞著孩子眼中不一樣的美。
據了解,很多參加活動的指導老師和學生家長都表示,在環保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活動主辦方運用了這種手工制作寓教于樂的藝術再創造形式,讓孩子在更易學習到環保知識的同時,給予孩子更多的成就感和繼續創作的動力。
兒童創意 變廢為寶
自2015年8月起,“2015中國循環經濟發展十年峰會”青少年環保手工作品開始征集,共收到了來自北京市豐臺區少年宮、北京市東城區黑芝麻胡同小學、北京市門頭溝區大峪第二小學等諸多學校和培訓機構的作品。
展覽中,記者注意到來自北京凱米寶貝教育機構一名6歲學生賈夕然用衛生紙筒、塑料袋、棉花做的一束太陽花,名為《云中瓶》。賈夕然在作品介紹中寫到:“太陽花是自己對美麗世界的憧憬,希望裝飾品可以糾正大家對于廢舊物品的偏見。”
同樣參展的學生李凱琳制作了美麗村莊的模型。談及孩子參加活動后的改變,李凱琳的媽媽對記者說:“孩子通過動手制作,開始留意平時身邊的物品,總是會想哪些東西可以用在自己作品中。通過與不同材料的接觸,孩子認識到有關分類回收的知識。”
多方教育 彰顯成效
談到對于孩子的環保教育,北京市豐臺區少年宮美術組主任王妍表示,學校希望通過參與此次活動來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小樹立環保節約意識,期望未來學生可以用實際行動來保護大家賴以生存的地球。
不少與會的環保界評委專家表示,生動有創意的學生作品讓成年人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未來,環境保護教育不應僅僅滿足于課堂知識的傳遞,而應通過更多的活動,讓環保理念深入學生心間,落實在行動上,并且把環保行動從家庭擴展到社會各階層。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