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年級的孩子剛進學校,對什么都一無所知,但是他們的記憶力好,求知欲極強,也有可能一開始就會產生對某一學科的厭惡情緒,那么語文教學中如何根據兒童的學習特點,培養兒童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以下幾點建議:
1、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激發孩子去學語文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有這樣的經驗,孩子喜歡某老師,就會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其實能讓孩子喜歡的也就是這位老師的熱情。
教師的熱情既能感染、鼓勵學生,強化學習需要,又能激發老師的教學熱情,使師生雙方配合。因此,A、教師要以愛為本。課堂中要做到言語親切,溫暖學生,目光和善,可親可敬,表達自然,要給予學生課堂上的充分自由,要以正確的教學行為去影響學生的學習表現,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表現,想表現,讓下課時生龍活虎的樣子在回答問題中再現;B、由講故事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小孩從小都喜歡聽故事,根據這一特點我會偶爾在課堂中給他們大聲講讀一篇動聽的童話故事,這樣不僅可以訓練他們的學習和思考能力,同時可以使他們的興趣和志趣從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借此機會引導他們也上講臺講講故事,講得好的給予表揚,根據情況推薦一些課外童話類書籍,激勵學生每天可用20分鐘念讀兒童故事,具體什么時候讀書,這倒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每天最好在同一時間讀書,讓孩子們知道:從小培養對讀書的濃厚興趣,會使他們終生受益。
2、引導學生對課文多讀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低年級的孩子由于語文知識面較窄,語感的能力較弱,在學習一篇課文時如果教師大量的講解和提問,就會使學生感覺課堂枯燥乏味,同時因為課文讀得少而出現對教師的提問不知怎么回答或亂答,或者語文課干脆就成了一問一答似的課堂。因此,多讀才能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多讀才能讓學生感受用詞的精彩,多讀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多讀課文的:
(1)師范讀和教讀。
低年級孩子大多不識字,但他們記憶力好,模仿能力較強,所以我在范讀時要求他們認真聽,仔細看書,用手指著,教孩子們讀書時讓他們邊讀邊感受,同時還應讀出對課文的理解、感受,特別強調的是你覺得老師讀得好可以學習老師的語氣、感情讀,如果你自己還有比老師更好的體會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讀,有時一堂課下來學生的朗讀水平和對課文的感受真是出乎老師的預料。
(2)個別讀,其余評。
對一篇課文還可以抽不同特點、水平的學生讀,其他學生進行評議,說說哪里“加了字”或“漏了字”,哪里讀錯了,哪里連詞、斷句較好,哪位同學讀時語速、語調處理得好等,然后進行小組賽讀,其他組孩子評、比比誰讀得好,誰聽得認真,對讀得好和聽得認真的孩子進行表揚和獎勵,這樣既引導了孩子們讀,又激發了他們認真聽的積極性。
(3)經常產生小老師進行教讀。
小老師是班上學習和讀的能力較強的學生,讓他們來進行教讀既能讓老師可下位去糾正其余學生讀錯的地方,又能激發其他學生朗讀的興趣,使之能感受到只要我多讀,認真讀,讀得好也能當上人人羨慕的小老師。
總之,引導學生多讀、熟讀,從讀中找到樂趣,才能提高孩子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3、讓學習的內容與之生活的實際相聯系
語文的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中,應將字詞的學習,語文片段的訓練和口語交際的訓練融入于生活的實際中,讓學生在課文中感,在體驗生活中悟,在寫作片段中加深鞏固。以下是我的體會:
(1)將“用詞語說一句話”與你的生活實際相聯系
如學生在學習《畫家和牧童》一課中,課文中有一句“她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睂W習中要求學生用“一……就……”的句式說話,開始練習時孩子們的思維沒有展開,于是我引導他們結合“放學、回家、出門時、走在路上”等很多種情境去說,這樣孩子們一下就能說出多種不同的句子,而且內容很豐富。
(2)將口語交際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口語交際中的很多內容都與生活實際緊密相聯系的,關鍵在于我們怎樣把生活實際指導與口語交際的教學之中。在教學“介紹一種小動物或制一種小制作,并說說制作過程”的口語交際部分時,我首先布置學生回家去觀察(制作),然后回校交流觀察(制作)到的結果,接著評議,再將觀察的結果(制作過程)寫成一片文章,對照文章再去觀察看與生活實際是否相同,繼續修改,再加上一些恰當、優美的詞語,看看你寫的作文是否寫的是你制作的過程或觀察到的生活實際。寫得好的鼓勵、表揚,這樣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習、觀察、評說、體會、學寫。對學生來說是不知不覺、輕松愉快的就將學習進入到寫作中去,更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語言水平的發展。
4、多給予學生表揚、鼓勵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