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的李金泉,是一個強人,也是一個老人。
每天早晨,他都要從家中出發,走過安靜的街道,來到熱鬧的廣場。這里是他工作了一輩子的地方,這里有他相處了一生的老伙計。1998年,李金泉從單位退休。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他退休后辦駕校、辦職業培訓學校,還開了一家家政服務公司。對于自己的晚年生活以及誰來養老,這根本不是問題。在李金泉心中,哪個老哥們愛編順口溜?哪個老同事身體有病?哪個老朋友子女不孝?他的心里一清二楚。
慢慢地,李金泉覺得身邊的老伙計越來越少,有的住進了社區旁邊的老年公寓,有的在家中逐漸出不了門。李金泉心里越來越不是滋味,喜歡讀書看報,關心國家政策的他,了解到一個詞—居家養老。被人稱作“閑不住的老爺子”的李金泉,逐漸萌生了一個計劃,他想為和自己一樣的老年人做一件事。為了說服家人,他跑社區、進家戶,做了一項調查。
現狀:
社會養老力不從心
多年來,太原市養老服務大致有兩種模式,一是養兒防老。由于社會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加之獨生子女的影響,家庭養老能力變弱,而中青年家庭面臨著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照料老人已經力不從心。二是社會養老,太原市共有養老機構53個,其中公辦養老機構只有4個,民辦養老機構22個,農村養老機構27個。在這些養老機構中,公辦養老機構設施先進,管理規范,但由于養老機構不足,床位太少,平均千名老人只有12.4張床位,普通老人想住排不上隊;公寓式民辦養老機構價格高,能自理的老人每張床位每月1800元,普通老年人住不起;有一些民營和農村養老機構設施簡陋,條件比較差,老年人住在這里子女不放心。
太原市尖草坪區南寨辦事處江陽社區,共有人口12000余名,其中60歲以上老人有3000余名,占社區人口的25%。在這些老人中,空巢老人、疾病老人、長壽不健康的老人有1500余,占全社區老年人總數的50%。如此多的老齡人口,一方面是社會力量不足,而另一方面,這些老人們究竟怎么想?
李金泉帶幾個年輕人,展開了對江陽社區以及附近的興安社區200余名老年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97%的老年人,要求不離開自己的家庭、不離開自己的子女、不離開自己的鄰居、不離開社區選擇了居家養老。家住37號樓的李惠來老人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老窩,兒好女好遠親不如近鄰好。”家住127號樓的呂雪梅老人說:“人活七十古來稀,落葉總是要歸根,只有在自己家里養老我們才放心。”家住40號樓的胡順序老人說:“只要把黨的養老優惠政策送到家里,政府就不需要建那么多的養老機構,這樣做即省錢又省地,我們老年人同樣能夠安度晚年。”
模式:
居家養老整合資源
“老人有‘三怕’,怕做飯、怕生病、怕寂寞。而大多數老人的生活狀況卻是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李金泉說自己也是老人,最了解老人的心,因此就想為老人們建一個吃飯、活動、休息的地方。2014年5月15日,李金泉投資近100萬元,改造江陽勞動服務公司的一個閑置廠房,在社區建立了一個950多平方米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剛剛起步,力量有限,但一切并不能因陋就簡。李金泉想到的是,整合整個社區的社會資源。圍繞老年人的物質生活、精神文化、醫療保健三個方面的主要服務需求,選定了六項服務內容:一是聯合山西金盛家政服務有限公司負責搞好以家政服務業為主要內容的家庭餐制作、家庭保潔、衣服洗滌、母嬰護理、病患護理、家庭水電維護、中介服務等。二是聯合江陽職工醫院,負責對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疾病防治、老年病房服務、心理疏導等。三是聯合江陽快餐廳,負責搞好老年餐廳的管理,老年餐的制作與配送。四是聯合人人健康服務中心,負責搞好老年產品的開發、老年用品供應、老年人觀光旅游等。五是聯合山西應用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負責搞好老年人健康知識教育,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等。六是聯合江陽化工廠離退休職工服務中心,除了搞好對老年人的日常管理之外,還要把老年文藝隊、體育隊、組織好、管理好、活動好。
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很快就成了老人們的一個小天地,另一個安樂窩。這里一間間面積為2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被分為日間照料室、讀書閱覽室、法律服務室、心理咨詢室、信息網絡室、醫療室、老年超市,房間里不僅有床鋪、彩電、座椅、書籍、報紙,還有計算機、復印機、傳真機等現代化設施,方便老人學習使用。每天,都有老人來到這里曬太陽,聊家常,談人生……
未來:
新生事物造血不足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