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訊(記者 周叢笑)在重陽節即將來臨之際,昨日,湖南一師二附小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學生:66年前從一師附小畢業的1949屆50班的20多名八旬老人,從全國各地重返母校,歡聚一堂,看望當年的老師,感受學校的巨大變化。
1949年解放前夕,當年的這些學生小學畢業離開了母校,但兒時播種的情誼種子,一直在每個人的心田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60多年來,為了取得聯系,他們派出聯絡人去長沙市公安局查閱過戶籍資料,走訪過幾十年前同學居住地的鄰居,求詢過幾十年前同學工作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的40多名同學中,目前已找到近40名同學,他們現在居住在北京、上海、武漢、廣州、深圳等全國各地,還有的居住在美國。近年來,他們一直保持聯系。兒時的親密同窗,后來成了終生的摯友。不少人感慨而又羨慕地說:“沒想到你們這些小學同學幾十年來一直保持聯系,真該申請吉尼斯紀錄了啊!”
這些同學中,有好幾位是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主任醫生、全國一級優秀新聞工作者、光纖通訊專家、大學教授,今年他們相繼進入或已年滿八旬。面對當年的學生,班主任、95歲高齡的朱躍一老師激動地發表感言,并與大家一道唱起了當年的兒童歌曲。
講童年的事,唱童年的歌,跳童年的舞。老人們回想起60多年前在一師附小度過的時光仍然歷歷在目:清晨,摸黑去教室爭拿早到牌;課堂上,爭相舉手,搶答提問,特別是音樂課上學唱的“金鳳子那個開紅花”、“山那邊喲好地方”更是感化了每一顆幼小的心靈;課間,一起踢踺子、滾鐵環、擠油渣;每逢春、秋兩季,還要徙步去岳麓山郊游,觀景色、看紅葉……“母校的生活豐富多彩、情趣盎然,是多么值得回味的呀!”人逢喜事精神爽,同窗相聚格外親。老人們幸福相約:“待到我們共慶九十、百歲時,我們仍返母校,都在叢中笑。”
相關新聞
周南中學迎110周年校慶
廖靜文家人捐20萬建助學基金
長沙晚報訊(記者 徐媛 通訊員 宋婧) 110年前,湖南第一所女子學校在沖破清政府禁令下于長沙創辦,開啟了女孩接受教育的革命性變革,這所學校便是今天的長沙市周南中學。學校曾培養出楊開慧、向警予、蔡暢、帥孟奇、丁玲等女界精英,被譽為“中華第一女校”。昨日,周南中學迎來了110周年校慶慶典。
當日,廖靜文周南助學基金設立儀式舉行。根據廖靜文生前遺愿,她的家人建立了周南助學基金,第一期投入20萬元,以后將逐年增加。廖靜文是徐悲鴻的夫人,曾就讀于周南女學,于2015年6月16日晚逝世,享年92歲。生前她多次回母校交流訪問,非常關心母校的發展。朱劍凡銅像就是在她的運作下,由徐悲鴻的關門弟子所設計。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