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寧夏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上,61歲依然身板硬朗的王黎君向人們講述自己的經歷,這位老人30多年來,盡其所能,先后拿出500多萬元扶弱濟困、服務社會,資助過20多所學校的5000多名貧困學生。
王黎君出生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閆堡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由于家境貧困,王黎君小時候甚至吃不飽,當老師把自己的口糧省下來給他的時候,王黎君暗暗下決心以后有能力了要回報。
1980年,從部隊轉業回地方的王黎君先被安排到政府機關工作,沒多久他辭職下海打拼,之后事業風生水起。而他也沒有忘記最初的夢想和信念,30多年來一直踐行著自己的諾言。
做善事點點滴滴,他從未停止。1975年,河南許昌發生水災,正在部隊當兵的王黎君把平時積攢下來的幾十斤糧票和衣物悄悄寄給災區。平時,他也把自己的津貼積攢下來送給家境困難的戰友。
在自己有條件幫助別人后,他就與慈善分不開了。當他從當地電視臺新聞節目中,看到固原回中一名高三學生由于營養不良暈倒在課堂上時,立即為這個貧困家庭的學生送去了1000元生活費;當固原地區因遭旱災糧食減產,原州區彭堡中學20多名學生由于家庭困難面臨輟學時,他為每個孩子送去200元學雜費,還為他們購置了全年學習用品;當了解到家鄉有20位抗美援朝老兵時,他為這些老兵每人送上500元,并且20多年堅持年年走訪慰問,直到這些老兵去世……
王黎君對有困難的人很慷慨,但他的個人生活卻很節儉。參加表彰會時,他身上那件條紋襯衫和藍色的確良褲已經穿了五六年,衣領、袖口已經有毛邊,但他一點也不在乎。他從沒請朋友吃過一頓像樣的大餐,“吃一桌飯,兩三個大學生一個月的生活費就沒了,我于心不忍。”
有人對他拿出那么多錢從事公益事業不理解,他卻說,慈善已經是他生活的一部分。30多年來,王黎君始終堅持著他自己制訂的“三三制”利潤分配準則,即每年將企業利潤的1/3用于企業發展,1/3用于薪酬,1/3拿出來幫助有困難的人。
贊語
于己吝嗇,于人慷慨,30多年來把慈善融入生活,散財助人,從不間斷,王黎君幫扶了無數人,也為自己贏得了無數次點贊。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25日 04 版)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