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在英語教學中比傳統教學手段有著更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它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綜合作用,誘發兒童的情感共鳴,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教學實踐證明:合理運用多媒體,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有重要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激趣
俄國的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的確,學生思維的發展最先有賴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而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把被感知的對象,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通過音響、畫面、色彩等不斷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Celebrating時,大屏幕上展現的是西方國家如何慶祝圣誕節和感恩節,再配上圣誕歌曲,讓學生體會西方國家的節日氣氛,就像自己在過圣誕節一樣,久久不能平靜,學生很快就學會了圣誕歌曲,祝福的話語以及西方國家過節時的禮儀和風俗。
傳統的教學手段盡管用圖片、簡筆畫等創設情景,但這些方式都有著局限性,不能隨意變化,缺乏生動性和逼真性。而計算機具有集聲音、圖像、文字、動畫于一體的多種信息功能,能將聲音、圖像、文字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聞其聲、觀其形、臨其境。我在課件制作中,發掘教材中美的因素,融入美學,制作出色彩艷麗、生動逼真的動畫,通過精美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動靜結合的把豐富多彩的世界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始終情緒飽滿,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時,我設計的課件是這樣的:師生唱歌熱身時,我設計伴著活潑的《Old McDonald》的音樂,農夫帶著妻子和孩子在田地里愉快地勞作的動畫,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為這一課是一個小熊和一只松鼠的對話,所以我在課件中插入了一段唐老鴨的動畫片,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一下子就上來了,非常地感興趣;當學生問題回答得非常精彩的時候,課件中的唐老鴨還會對他們說“Very good!”學生們受到這樣特殊的表揚回答問題就更加積極了。
課件的制作中色彩的運用也很重要,如橘黃色給人以明快活潑的感覺,是最適合兒童的顏色;紅色比較醒目;藍色顯得沉靜、深遠;綠色給人以清新的感覺。我在這一課的課件中選用的背景是淡紫色,背景上還有幾只可愛的唐老鴨,淡紫色讓人感到溫馨有安全感,為課堂教學營造了寬松的氣氛,活潑滑稽的唐老鴨活躍了課堂的氣氛。總之,不同的顏色搭配,隨著不同的內容而變化,讓人耳目一新,并能刺激學生的感覺,讓他們始終保持著興奮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教師要根據網絡教學的需要,通過多媒體教學信息控制臺,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調用自己為學生準備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運用多媒體探究
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英語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英語學習進行探究和體驗的過程。于是,教師如何設計英語學習過程就成為英語教學活動的關鍵。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軟件等的應用為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提供了強大的資源。同時,多媒體具有交互反饋功能,以此互通,溝通現實,引發想象,化靜為動,虛實結合,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二十以上(twenty-hundred)的數字時,我先通過課件展示布置場景圖案,呈現時采用動態化的處理,讓學生通過觀察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根據學生所說的排列規律可以在多媒體上采用分批呈現、動態的閃爍跳動,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在此基礎上提問:“同學們能找到什么規律呢?”讓學生自主探究體會。在講解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時,學生對概念比較模糊。在這一課的教授上,我利用多媒體呈現運動項目談論運動員的優勢導入形容詞的比較級。呈現比賽的瞬間,比如劉翔的快、姚明的高、程艷青的壯。這樣運用不同形式的比較級讓學生感知比較級不同形式的變化。學生很快就在這樣的氣氛操練起來,多媒體的運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學生在自主探究感知的過程中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由“被動型”學習變為“主動型”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又使教學效果得以提高。讓學生參與學習探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運用多媒體體驗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