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衛祥老人在介紹老年大學里開設的養身及保健等課程。 長石村,位于寧波鎮海區九龍湖鎮南端,這里住著1100多戶人家。就在這樣一個村子里,村老年大學學員在110人左右。由于村里教師資源有限,在過去的6年里,老年大學就一位教師———洪衛祥,今年75歲。6年來,他默默奉獻,當地村民深深為之感動。這是一位什么樣的老人呢?昨天,記者來到鎮海長石村一探究竟。 學員中年齡最大的有90歲 在長石村老年大學的課堂,記者見到了洪衛祥。雖已是古稀之年,老人精神矍鑠,笑容滿面。戴了一副黑框眼鏡,顯得有些書卷氣。 回憶起當初受邀當教師,洪衛祥自覺“有點幸運”———2009年,長石村為豐富老人晚年生活,擬辦一所村級老年大學。可辦學容易,教師難請,老人們一輩子拿慣了鐮刀、鋤頭,讓他們放下這些去聽課,真的不容易辦到。當時,村里的絕大部分老人都沒上過學,于是,有著初中文化的洪衛祥自然而然就成了不錯的教師人選。 “當時開了一個小廠,決定來教書后,就把事情都交給了子女。”那會兒的洪衛祥年近70歲,“我想村干部能找上我,說明被信任,因此我要擔起這份責任來。” 2010年下半年,村老年大學正式辦了起來,村里特別辟了一個能容納百人的會議室做課堂,還配備了投影儀、電視機等設備。根據安排,每周五上午8點至9點是授課時間,內容主要涉及老人養生、鍛煉等方面。 “第一堂課,只有不到20人。”給老年人上課的通知都傳達到各家各戶了,可來的老人并不多。這并未影響洪衛祥,他不怠慢地認真講完了那天的課。他相信,只要自己講得好,會吸引更多的人來聽。 2011年,省里有了統一的課程內容教材。為了推進老年大學走上正軌,洪衛祥在課程設置、講課方式上動了不少心思。他根據老人的喜好,在課堂上講些養生、保健、防病等小知識。單純的講解略顯枯燥,他就將知識點用寧波方言講,其中還經常穿插些歷史故事,學員們聽得越來越有味道。 他也不記得,從何時開始課堂里再無虛席,每次他一開口,聽課的老人們就會意猶未盡地坐上一個小時。如今,常來聽課的老人穩定在110人左右,最多一次超過120人。學員里頭,年齡最大的為90歲,最小的50多歲。 教書是樂趣更是一份責任 六年間,老人累積了一批學員粉絲,常受到好評。在洪衛祥看來,這些都不重要。“活到老,學到老,奉獻到老。”是老人筆記本上的一句話。 洪衛祥說,教書是一種樂趣,更是一種責任。2011年,洪衛祥在擔起老年大學日常教學工作的同時,還積極奔走于區衛生局及各大醫院。在他的努力下,寧波市第七人民醫院與長石村老年大學結對,定期派講師團成員授課,偶爾還會為村里老人義診,村民因此更加感激洪衛祥。 “我也很感謝結對的醫生團隊,不僅定期來,還常換課題,除了提供各種防治的簡單方法,還不忽略心理學與生活管理等。”在洪衛祥看來,如今老年大學辦得如此順利,要歸功于太多的人。 春節期間還忙著準備新課程 “感覺自己記憶力有點下降了,也希望有人來接接班。可要讓老人們聽得進去,不容易教。”洪衛祥說,去年5月他生病動手術,停課兩個月期間,聽說許多學員常惦念,心里自覺不安,“那時方知自己心里實在是放不下這份‘職業’。”重返課堂后,洪衛祥絲毫不提自身病痛,還風趣地用自身的經歷向老人們講解“定期體檢提早發現”的重要性。 據悉,長石村老年大學的課程,一年分兩學期。如今正值寒假期間,學員們是放假過春節了,但洪衛祥卻沒閑著,找了一大堆書籍翻閱起來。“為開學后的新課程做點準備。”洪衛祥笑著說,“再說看書本來就是我的愛好!”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