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設“流動課堂”
探索老年大學靈活辦學的特色新路
大力加強“三型”黨組織建設是我們黨緊貼當前時代發展需求而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辦好老年大學、抓好離退休干部隊伍學習教育,使老干部隊伍真正實現“老有所教、老有所學”,是落實中央這一戰略部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基于這一認識,近年來我們緊密結合離退休干部學習教育工作實際所需,在深入調研思考的基礎上,探索推行了以“菜單式選學、上門式送學、拓展式活學”為主要內容的離退休干部學習教育“流動課堂”新模式,在創新離退休干部學習教育方式方法、提高老年大學辦學質量效益、推進“三型”黨組織建設,服務助推縣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圍繞“實用”精選教學內容
離退休干部需要接受學習教育培訓的內容很多,為增強老干部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實用性,我們重點篩選確定了六個方面的內容:
1、政治理論教育。堅持把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科學發展觀教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教育等放在首要位置,大力進行黨章及黨的基本理論、黨的基本知識、黨的歷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形勢任務等教育,引導離退休干部始終保持較強的黨員意識和較高的黨性覺悟,做到退休不褪色、退崗不退黨。
2、道德品行教育。重點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榮辱觀等教育培訓,引導離退休干部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保持健康情趣,守牢道德底線。
3、黨紀法規教育。重點進行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紀律及宗旨意識教育,學習掌握同老干部群體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常識,注重運用正反典型案例剖析講解、警示預防,提高老干部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能力。
4、國情形勢教育。重點進行國際國內形勢走向及熱點分析等基本常識的學習教育,引導老干部關心國家大事、關注時事形勢,增強全局觀念和大局意識,激發愛黨愛國、發揮余熱的主動性、自覺性。
5、應知應會教育。結合現代生活實際所需,學習掌握電腦操作、養生保健、家教輔導等實用知識。注意結合上級要求和黨委、政府大局工作、中心工作,及時向離退休老干部通報經濟運行、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服務企業、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內容,鼓勵引導離退休老干部參政議政,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6、技術技能教育。著眼于帶頭創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創業致富,對有條件的離退休干部重點進行種、養、加等方面的創業就業技能培訓,使他們掌握一定的創業就業基本技能,提高服務身邊群眾的能力,鼓勵有條件的老干部帶頭創業致富,并引導帶動身邊群眾創業致富。
二、立足“實際”配強教學師資力量
老年大學辦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決于師資隊伍素質的優劣。工作中,我們按照“能者為師、專兼結合”的原則,著力加強離退休干部學習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1、建好“名師庫”。我們首先抓好縣老年大學“名師庫”的建立工作,在主動邀請省市縣各級領導、業務骨干以及黨校、高校專家教授為離退休老干部授課輔導的同時,注重從縣內離退休老干部群體中擇優選聘政策理論水平較高、口才表達能力較強、工作實踐經驗豐富的離退休老干部擔任授課教師,也注意從現任在職的黨政領導干部、專家學者、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以及先進模范人物、優秀基層干部、鄉土拔尖人才、群眾工作行家里手等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優秀人士中擇優選聘講師。對納入“名師庫”的人員要求他們結合自身特長優勢,精心準備一定數量的、適用于老干部群體的特色教案,鼓勵有條件的講師編寫、設計特色教材、教具、課件等。同時,指導鄉鎮、委局的老干部工作者,依托基層黨校以及各行政村(社區居委會)的黨員教育活動室,并參照縣級做法分別建立起各自的“名師庫”,為推行老年大學“流動課堂”提供可靠的師資保障。我們對各級“名師庫”還實行動態管理,及時推陳出新,抓好“優勝劣汰”,始終保持師資隊伍數量足、門類全、實力強。目前,全縣縣、鄉、村三級納入“名師庫”、為老干部提供教學服務的各類講師共有800余名,其中縣級“名師”36名、儲備課題85個,并與縣以上12個單位的16名資深講師長期保持教學合作關系。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