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老齡事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銅陵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期間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時期是全市老齡事業快速發展的五年。全市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和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實現制度全覆蓋,老年人基本生活、基本醫療保障有力;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新格局;老年人生活救助體系不斷健全,貧困老年群體得到多樣化扶助;老年教育、文化、體育事業較快發展,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敬老愛老助老社會氛圍日益濃厚,老年人權益得到較好保障;廣大老年群眾積極參與經濟社會建設和公益活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十二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和挑戰
2001—2010年的10年間,我市老年人口年均遞增率達4.4%,是同期總人口年均遞增率的5倍多。2010年,全市60歲以上人口11.00萬,占總人口74.01萬的14.86%。“十二五”時期,更是我市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期,到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將達總人口的17.68%。老齡化進程與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隨,與經濟社會轉型期的矛盾相交織,社會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的需求將急劇增加。
“十二五”時期,既是我市加快城市化進程、提前八年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四個之城”的重要時期,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加快老齡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深刻認識發展老齡事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利用當前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有利時機,著力解決老齡工作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從物質、精神、服務、政策、制度和體制機制等方面打好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基礎。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工作方針,實施積極的老齡化戰略,正確處理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大力推進社會養老保障體系、老年健康支持體系、養老服務體系、老年宜居環境體系和老齡工作體系建設,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工作目標,滿足老年人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確保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二)基本原則
1.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宏偉目標,確立老齡事業在改革發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促進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2.政府引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加強政策指導、資金支持、市場培育和監督管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上的基礎性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老齡事業發展。
3.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鞏固家庭養老地位,注重家庭道德建設,使家庭成員自覺履行贍養義務,緩解空巢化矛盾。優先發展社會養老服務,大力推動以居家養老服務為重點的養老服務社會化,積極培育和發展養老服務中介組織和志愿者隊伍,不斷提高養老服務水平。
4.統籌協調與分類指導相結合。注重城鄉協調發展,資源配置向基層、特別是農村傾斜。充分發揮基層和群眾的創造性,因地制宜地開展老齡工作,發展老齡事業。
5.道德規范與法律約束相結合。廣泛開展孝親敬老道德教育,加強老齡法制工作,為老齡工作和老齡事業的全面發展提供動力和保證。
(三)總體目標
綜合考慮我市“十二五”期間人口老齡化形勢和經濟社會發展條件,老齡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老齡事業發展機制;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完善,保障水平不斷提高;養老服務體系建立,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需求得到滿足;社會敬老愛老氛圍更加濃厚,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老年人權益得到更好保護,廣大老年人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老年社會管理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組織體系基本完善。
四、主要任務
(一)老年社會保障
1.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設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