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芹:后海小茶館演繹別樣“夕陽紅”
2013-12-02 09:45:55來源:千龍網
悠閑的午后,踏著陽光,沿著后海岸邊漫步……在后海與濱海胡同的交叉口,可以看到一個并不顯眼,甚至有些古樸的小門臉兒。推開小木門,走進茶館,窗前一位年近五十的女人,便是我們要找的主人公,也是康齡軒茶館的主人——李芹。
聽見有人進屋,她并沒抬頭,只是像問候回家的親人一樣招呼了一聲:“誰回來啦~”直到發現并不是“家人”,而是我們的時候,才匆匆起身迎上前來說,“不好意思,我以為是老人來了呢。他們都跟家里人似的,一般我都不去迎接。”
木質的桌椅,配上精致的小茶杯,綠油油的小盆栽在房間的各個角落慵懶的休憩著,帶有古韻的小吊燈散出幽暗的燈光,投射在房頂上,把小屋襯托的更加溫馨。這間一百來平米的小屋,處處都能看出李芹的用心。而如今的一切,整整耗費了眼前這個瘦弱女子14年的光陰。
信念:讓健康課堂成為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
1996年11月,30歲的李芹帶著從海南賺的第一桶金來到北京,開始了她的北漂生活……李芹說,“當初來的時候跟現在天氣差不多,朋友給我推薦到一家雜志社當記者,那時候的生活還不錯,有著穩定的工作,收入也不少。”
就這樣過了兩年的時間,1998年,李芹想要有新的突破,便離開了原先的雜志社,去了一個新的公司。進了公司她便接下了一個廣告代理的活兒,也正是這個活兒,讓她走上了老年人茶館的路……
走上這條路真的是個偶然!李芹說,當時負責代理的是健康、養生、還有教育方面的內容,做了幾期后,公司突然說不能繼續合作了,這也成為了整件事發展的轉折點。
“但對方的費用已經給我了,由于各種原因也不能退回去,最后想了個辦法,我自己編了本小冊子,叫《中老年健康課堂》。”李芹說,恰好在重陽節的時候,景山公園有個老年人登高活動,她就帶著5000本小冊子,一次性全發完了。
“我當時想著,這件事就算完了,結果沒想到,這本冊子一出便出到了現在,還引發了接下來一系列的事情……”發完冊子沒過多久,有個老人就拿著冊子找到了李芹,對她說:“李芹,你這個冊子編的太好了,能不能接著編呀,對我們老年人很有幫助。”李芹把老人的想法告訴了當時公司的領導,公司也很支持,要出錢讓她接著編。很快,她就編完了第二期。
為了把這些冊子發出去,公司還讓她開辦了健康教育課堂,免費讓老年人來聽講座。當時她經常得去借場地,有時候人還不愿意租給她們,非常麻煩。可是沒過多久,公司散伙了,出雜志的錢沒了、租場地的錢也沒了。李芹激動的說:“可那時候活動已經開展到了一定規模,有不少老人已經習慣了長期聽這些課,這可怎么辦呀!”
李芹拿著四本之前編好的冊子找到了中國老齡委,簡單說明了情況,問老年委的人,究竟還做不做。對于李芹而言,冊子或講座做不做對于她個人都是無所謂的,可對于老人,這件事的分量可能并不輕。看健康手冊,參加健康講座已經成為了老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老齡委的人給李芹介紹到了一個老年機構,李芹在那個機構的指導下繼續開展老年健康課的教育,但場地需要李芹自己提供。2002年,李芹在鼓樓西大街租下了一個小茶館,起名叫“康齡軒茶藝館”,名字的寓意是“健康、老齡”。李芹說,當時茶館打出了“只要5元,就可以坐上一天”的招牌,但主要還是為了有個地方給老人提供講座。就這樣,李芹終于結束了四處租場地的日子。
感動:八旬老人大年初二親自登門送“紅包”
突然有一天,有個老人來到茶館找到李芹,打聽茶館收費情況。李芹告訴他只收五塊錢。老人的一句:“還收費呢?”讓李芹心里特別不是滋味,她心想,就收五塊錢,連水電費都不夠,竟然還有人這么說,況且,基本沒有人交過,她也沒收過。李芹說,這件事讓她很難受,甚至不想再做了,但隨后一件又一件的事,讓她徹徹底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李芹說,這樣的事情少之又少,很多老人經常在來的時候會給她帶點餅干,帶個水果,甚至帶些在家煮好的雞蛋,熱乎乎的就捧來了。雖然都是些小事,但這讓李芹特別感動,讓她更加堅持要把這老年課堂做下去……
這么多年來,李芹都是獨自帶著女兒在北京生活,讓李芹最感動的事,發生在有一年的春節。大年初二的早晨,她和孩子正在睡覺,聽到有人咣咣咣的敲門,心想,這誰呀!大過年的還跑茶館來。打開門才發現,是位80多歲常來茶館聽講座的老人,老人硬是把一個紅包塞給李芹,讓她拿著錢跟孩子過節。這讓李芹覺得,這些老人已經慢慢的成為了自己的親人。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