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去年破了700萬大關后,高校畢業生人數在今年一躍達到749萬,增長勢頭不減。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教育部門及各相關研究機構對部分專業亮起“紅牌”,頻發預警。中國青年報記者結合多方數據,對在求職中競爭力有限的專業進行了歸類與分析。 “紅牌”專業有哪些 2014年10月,教育部通過其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公布了2012年和2013年低就業率本科專業的“黑名單”,食品衛生與營養學、生物科學、旅游管理、市場營銷、動畫、表演等榜上有名。該名單還根據地域性差異,細致羅列了分省就業市場情況,綜合上榜數頻率最高的專業與全國榜單重合度較高。 自2010年始,致力于大學生就業數據挖掘的麥可思研究院根據前3年綜合考量的數據,每年發布一個本科和高職的代表性專業預警榜。該榜單中“紅牌”專業為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月收入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屬于高失業風險型專業,“黃牌”僅次于紅牌,“綠牌”則與紅牌相反,為需求增長型專業。 在過去6年的預警榜上,法學和生物工程年年都屬于“紅牌”專業,動畫、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及體育教育次之,上榜5次;英語(精品課)專業4次上榜;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美術學3次上榜。值得注意的是,在15個歷年上榜的“紅牌”專業中,5個是理科相關專業,4個與藝術相關。 2011年的預警榜與前一年相比,“紅牌”專業從類目到排序均一模一樣;2015年的榜單則較上一年度的榜單變動最大,生物技術、動畫兩個專業退出“紅牌”序列,應用物理學、應用心理學及音樂表演首度上榜。 山東大學2013級英語專業的盧馨迪同學捕捉到了這些改變。讓她感到開心的是,自己所學的專業在2014年的榜單中“由紅轉黃”。“剛入學的時候知道自己學的是‘紅牌’專業,特別后悔,簡直想退學重考了。”盧馨迪說,作為外語(課程)類保送生,她不能轉入非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學習,看到英語專業從2014年開始成了“黃牌”專業,就業前景相對有所改善,她才稍微放下心。 中國青年報記者分析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數據發現,“綠牌”專業每年均有較大變化,但基本均為工科專業,而“紅牌”專業較為“穩定”,變化不大。 麥可思研究院的專家馬妍這樣解釋榜單變化的原因:一方面與社會經濟的總體情況是相關的,其次是國家政策對于產業、行業的影響,還有就是該專業總體的開設數量,是否出現某專業開設過于密集的情況,以及其他一些影響因素。她同時說,三類專業沒有具體的邊界,但是有些“紅牌”專業表現出“持續性”。 冷門專業難找對口工作 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楊東平解釋道:“不好就業的專業分兩類,一類是畢業生數量嚴重過剩,大規模擴招、擴建導致其成為‘紅牌’專業;第二類要看其學科的屬性,比如哲學、歷史學,這些專業本身比較小眾。” 在中國青年報記者進行的走訪中也發現,多數受訪者認為“就業難”的專業是哲學專業。然而記者發現,哲學專業并不在“紅牌”專業榜上,僅在教育部統計的浙江省就業率較低專業中出現過一次。 據麥可思研究院公關經理周悅介紹:“冷門專業多指畢業生規模非常小、涉及的院校數量也非常少的專業,這類專業我們通常不會納入三類專業計算。但公眾也應予以關注。” 湖北某以理工科見長的院校2012級哲學專業的李夢琪,對未來的發展一直很迷茫,她實在想不出什么就業方向是和她的專業對口的。大連工業大學2009級數字媒體專業的譚雪同學也說:“我的同學中沒有一個找到對口工作的,干什么的都有,賣家具、進銀行、做淘寶、賣衣服,反正目前沒有成功進入設計行業的。” 智聯招聘《2015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從已簽約的學生處調研得出,近四成大學畢業生就業并不對口。相比之下,工學專業、醫學及管理學,因其知識實用性較高及行業排他性較強,就業對口率均在60%以上。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