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西河將自己一生省吃儉用的40萬元全部捐出,建造了這處休閑娛樂的好場所 海峽導報7月14日訊 都說,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說起南靖縣金山鎮河墘村的吳西河,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贊。他22年如一日,樂善好施、熱心公益、造福桑梓。“一生最艱苦的,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也是我。”今年九旬高齡的吳西河感慨地說,人要多做好事,他要“一生做好榜樣!活到啥時候,好事就做到啥時候”!
目前,吳西河的好人事跡還上了漳州市文明辦的“漳州好人榜”,這是目前漳州市乃至全省年紀最大的好人,名副其實的“老好人”。
幫助村民辦廠致富
國字形臉、魁梧的身軀略有一絲微駝,面目慈祥、和藹,雙目仍炯炯有神,講起話來,音如洪鐘,如果不是隨行的老吳再三確定,真的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年近九旬的老者,他就是吳西河。
在南靖縣金山鎮一帶,提起他老人家的大名,村民無不豎起大姆指贊道“真是一個好人啊”。
吳西河出生于金山鎮上麻村,后遷居河墘村。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歷任金山碧溪鄉鄉長,奎洋永溪鄉鄉長、奎洋人民公社社長,都美森工木材采購站站長、黨支部書記等職。吳西河退休不退志,夕陽更紅,1992年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關心下,在河墘村“兩委”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他創辦了河墘村老年協會,并光榮當選為老年協會會長。
“新官上任三把火!”吳西河先是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建成了一座720㎡的老人活動中心,讓村里老人有處可去。后又設立了老人福利基金會,使全村60歲以上的560多位老人每人每月可領到40元的福利金。
他還拿出退休金和贍養費,20多年來資助了50多名農民辦廠、搞種養業,從而脫貧致富。解決84起贍養糾紛 “我不管天不管地,單管那些不孝敬老人的家務事。”這是吳西河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借助老年協會這個平臺,他還義務當起了村里的調解員。
每年,他都要帶領各家族代表,對全村老人開展兩到三次的“一訪四查”活動,挨家串戶了解和及時解決老人的生活困難。碰上不贍養或不尊重老人的,就要對這些子女說說理、講講法。22年間,吳西河先后調解了84起家庭贍養糾紛,化解了矛盾,促進了河墘村尊老敬賢社會風氣的形成。“近3年來,村里關于贍養老人的糾紛基本沒再發生了。”現任老年協會會長吳學廉介紹,老人協會還開辦了老年課堂,普及贍養老人的法律知識、農村科技、養生常識等內容,讓村民更知法懂法,更老有所依。
帶動全村熱心做好事
年近九旬的吳西河每天凌晨兩三點就起床,梳洗一番后,5點左右就徒步出發,到兩三百米外的寨仔尾游樂園,和村民一起呼吸新鮮空氣,鍛煉身體。2013年,為了建設寨仔尾游樂園,當時89歲的吳西河將自己一生省吃儉用的40萬元全部捐出,他親自設計、施工,歷時10個月,村里才添了這處休閑娛樂的公園。
吳西河一家人都十分熱衷于公益事業。多年來,他們為家鄉鋪路造橋、建設學校,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重建,累計捐款超過200萬元。吳西河一家已連續10年被評為漳州市、南靖縣“五好文明家庭”。
正是被吳西河這種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精神所感召,如今,河墘村上下都熱心公益,此前建設河墘小學校安工程時,費用出現缺口,村民紛紛慷慨解囊。
2006年7月吳西河獲得福建省十大公益老人提名獎。在河墘村委會工作的吳躍北說,如今,村民的福利越來越好,每逢村里有人考上大學、嫁娶病喪,村部都會發放禮金或慰問金,全村氛圍愈發和諧友愛,“吳西河是我們村熱心公益的新標桿”!
(海峽導報記者 楊艷娜 通訊員 吳海鹽 文/圖)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